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嚴後台灣展活力 數據會說話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3日報導】解嚴二十週年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十三日電)台灣解嚴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逐步展現朝氣。依據主計處與新聞局統計資料顯示,20年來政黨從3個增至124個,社團從742個增為7150個;報社由31家增至2325家,雜誌社達5178 家,台灣報章雜誌發行密度更高居世界之冠。

1987年政府宣布解嚴,黨禁與報禁解除,廣電媒體也因解嚴進入戰國時代。

1993年開放電台申設,如今電台達178家。2001年64家有線電視開播,目前達124家,中廣老三台優勢不再。立案出版社解嚴前約3000家,因文化審檢制走入歷史,迄今增為9388家。

言論自由禁錮解除受國際肯定,台灣新聞自由度排名竄升。據美國自由之家公佈的新聞自由度評比,2004年台灣排49名,前年44名,去年35名。中國大陸居後段班170名,又被評為迫害人權國家。

反觀台灣,自陳總統就職宣示人權立國,美國國務院與國際特赦組織等發表年度人權報告,對台灣高度肯定。去年各國總體自由度排名台灣居35與日本並列,今年5月間全球和平指數排名,在121國中台灣為第36名。

政治自由化帶動經濟自由化。因管制外匯與僑外資來台法令解嚴後鬆綁,經建會統計,1980年代台灣對外投資僅14億美元,僑外資來台不及30億美元,如今台灣對外投資達119億美元,僑外資來台逾139億美元。

資金流限制解除,台商布局全球。年營業額近新台幣2兆元的鴻海企業,20年前資本額僅3億元,但包括鴻海在內的台灣千大企業,去年總營收破16兆元,海外雇工總人數逾190萬。台灣經濟規模高居世界第22。

經濟蓬勃發展,國民平均所得也大躍進。1987年僅3144美元,去年達16907美元。生產總額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解嚴前769億美元,去年達3556億美元,象徵20年間台灣人創造的勞務價值成長4.5倍。

經濟富裕,台灣民眾開始懂得追求品味生活。解嚴後出國觀光須先申請的制度廢除,20年前台灣出國旅客僅48萬人次,去年已破8百萬人次。民眾出國眼界大開,國民素質向上提升。

解嚴後台灣民間活力盡情釋放,社會趕上現代化腳步,但生活壓力與痛苦指數同步飆高,衛生署統計,20年間台灣自殺率從每10萬人中有11.6人攀升至16.5人。其他如高學歷伴隨高失業率等社會問題,也陸續浮現。

連串數據顯示,台灣人因解嚴締造舉世矚目的政治與經濟奇蹟,但如何讓生活在台灣的2300萬人,物質富足之餘,精神與心靈更滿足,展望下一個20年,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