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甲慈濟宮 地方旅遊信仰中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二十一日電)台南縣定古蹟學甲鎮慈濟宮為地方信仰中心,由廟方主辦的傳統祭典「學甲香」列名南瀛五大香之一,加上雄偉的廟體建築與收藏於「葉王交趾陶文物館」中的一百多件珍貴作品及史料,成為台南縣海線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

學甲慈濟宮為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草創於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1701年正式建廟,之後廟體建築歷經1744年(乾隆九年)、1806年(嘉慶十一年)、1860年(咸豐十年)、1929年(日治昭和四年)、1965年 (民國五十四年)、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等七次重要整建。

主體建築大致保持嘉慶至咸豐年間面貌,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正殿中有台灣書法名家楊草仙於九十高齡時手書的狂草「龍飛」、「鳳舞」四字。

1860年改建時,廟體改採華南宮殿式建築,並聘請本名葉麟趾的名藝師葉王製作交趾陶,裝飾於壁堵、廟頂等處,成為鎮廟之寶,不過目前多數已由廟體中取下,收藏於廟旁的交趾陶文物館中。

於2004年設立的葉王交趾陶文物館中,目前收藏葉王作品一百多件,以及台南縣境內珍貴史料、寺廟文物及先民器物,長期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

除了建築主體及史料文物外,慈濟宮主辦的祭典活動「學甲香」,與佳里金唐殿蕭壟香、西港慶安宮西港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台南市土城聖母廟土城香並稱西南五大香科,又稱為南瀛五大香。

學甲香每四年一科,逢子、辰、申年的農曆三月九日至十一日,結合學甲鎮上白礁謁祖祭典擴大舉行刈香活動,在清代道光年間已略具雛形,1981年大致發展成熟,遶境香陣前導的蜈蚣陣為主要特色,每次舉辦時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

遊客來到慈濟宮,除了參觀廟體建築及文物史料,或參加宗教活動外,也不能夠放過附近的在地小吃,最有名的算是老字號的永通虱目魚粥。

業者精選肉質細緻的虱目魚下腹部,以清水煮熟後放入白飯中,再淋上高湯、加點薑絲、芹菜、油蔥等佐料,作法看似簡單,但味道就是鮮美,店裏總是生意興隆;吃完虱目魚粥,還能外帶特製的虱目魚丸,回家自己煮湯,也能品嚐到不一樣的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