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山:高考趣事漫談

新紀元周刊:臧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 中國大陸的大學入學的高考剛過,對中學畢業生和他們的家長來說,這幾天都是非常重要日子,關係到他們人生的未來。

說起高考,想起一些過往的趣事。一九七七年中國政府決定恢復停頓了十年的高等學校入學全國統一考試,因為參加高考者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各屆學生,所以人數眾多,考生的水平也十分參差。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高考試題由各省自己設計,有些考題十分古怪,而答案有時更為古怪。

當時筆者仍在高中,老師參加審卷之後,對本校的應屆學生講述其中一些情況。有一道物理題目,問為什麼打雷的時候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一考生回答:「因為眼睛長在耳朵前面」,全體同學大笑。又一道政治題目更絕,問人和動物有什麼區別,某考生答曰:「動物有毛,人沒有」,隨後括號內進一步說明:「或者有一點」,所有學生當場暈倒。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設立全國統一考試制度的國家,延續兩千年的科舉考試,為國家尋找合適的服務人才。這種制度行之有效,在兩千年歷史中對中國社會穩定和政府功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孫中山在設計民國制度時,特別作了考試院的安排,作為五權分立之其中一權,以承傳中國文官系統的歷史傳統。

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其他華人地區和世界其他國家,也都有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在香港叫會考;臺灣以前稱為聯考,近年改為指考;英國是A水平考試;美國是 SAT。不過在大陸之外,這種考試都是學生進入大學的指標之一,還要加上學生的平時成績,社會活動能力,創造性能力等等,才能獲得大學的青睞。

我個人覺得,英美的方式更為合理,因為學生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和考試的機器,人類多方面技能和能力,很多時候無法在幾項考試成績中被確定。事實上,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優秀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一流,但分解複雜事物,然後進行綜合處理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自我表達和自我設計的能力卻明顯不足。其中一個結果,是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出國的學生很多,但作出卓越成績者卻寥寥無幾。

然而在中國大陸,這種統一考試卻是唯一可行的大學入學招生方式。如果中國大陸的大學大規模採取英美的招生形式,恐怕只能帶來天下大亂的結果。因為中國大陸官場和民間各類私下交易盛行,貪污腐敗,以權謀私,因此唯有統一考試和統一成績結果,才能獲得大多數民眾的信服。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古代中國知識分子並不一定要參加科舉才能自我實現。正如今天之歐美各國。中國古代大量不願意進入官場的知識分子,在社會活動中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仍然被人稱為士,社會地位很高。但今天的中國,國家機器掌管了社會活動所有的主要方面,因此政府的官定考試制度,便隨之為所有非政府活動確定了基本框架。

專制極權制度的問題之一,是大政府小社會,政府壓倒一切的能力壓抑了社會本身的活力。中國嚴格僵化的高考制度,也算是反映之一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高考後留學實用處方
非北大清華不讀  重慶十五名高分生落榜
清華大學錄取41名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失學風波 清華「截殺」北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