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香港「畸形政治生態」是什麼?

張滔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訊】「與香港教育學院有關的指控調查委員會」,於今年一月成立,由特首曾蔭權指派法官楊振權為主席、社會人士李澤培為委員,歷時半年的聆訊調查,於六月發表報告。報告已發表了兩月,筆者認為現在來討論一下,還不是太遲,因為涉及所謂「香港的畸形政治生態」問題。這「畸形政治生態」是什麼?到底是否存在?輿論界的評論不多,但卻是很值得探討的。

報告發表後,廉政專員、前教統局常務秘書長羅范椒芬即宣佈辭職,在辭職的公開信中說:「我對公職沒有戀棧,辭職亦沒有遺憾,但有的是牽掛。『一葉知秋』,對於所有無畏無懼地堅守原則、為公眾利益盡忠職守的公務員而言,我的經歷是否就是他們的明天?如果我的請辭能夠引起社會人士對香港畸形政治生態的討論和反思,也可以說是我作為香港公務員的最後一份貢獻。」

「香港畸形政治生態」這個詞語,就是由此而來的。

「干涉學術自由」事件

羅范椒芬在她的辭職公開信中,沒有說及這「畸形政治生態」是什麼、與她的辭職到底有什麼關係,語焉不詳。她呼籲社會人士討論和反思,也沒有什麼反應。她既然說她的經歷就是堅守原則和盡忠職守的公務員的明天,為什麼他們也似乎無動於衷呢?難道十八萬公務員都麻木不仁嗎?究竟是並非如她所說,抑或存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時人們未能察覺呢?

先來說說事件的簡略始末。

香港教育學院院長莫禮時、副院長陸鴻基,向立法會投訴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和常務秘書長羅范椒芬,干涉學術自由,利用撥款和要求解聘該校教師,以壓制對教育政策的批評,其中還涉及要把香港教育學院和中文大學合併。立法會本來打算成立其轄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調查此事,但特首曾蔭權搶先委任了這一個在立法會之外的另一個調查委員會。

這委員會傳召眾多證人,經過半年的公開聆訊,最後發表了報告。報告認為: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干涉學術自由的指控不成立,但對常務祕書長羅范椒芬的指控卻成立。雖然如此,李國章的教統局局長職位到今年七月任滿,也再沒有連任了。

在整個聆訊過程中,應召作供的證人的供詞,每天的報章都有詳細報道。從這些報道,委員會雖未作出結論,但幾乎所有港人已心中有數,李國章和羅范椒芬行事的狂妄粗暴,都歷歷在目。對是否「干涉學術自由」,社會輿論已有判斷。

政府息事寧人,淡化事件
看來,這個特首所委任的調查委員會,不是去尋求真相,解決實際問題,只是為了息事寧人,讓事件淡然消失,保住曾蔭權在七月連任時的高民望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

羅范椒芬接管教育事務以來,推行種種所謂「教育改革」,弄得校長教師們不勝負荷,怨聲載道。她曾說兩個教師自殺不算多,激發教師萬人遊行請願。特首曾蔭權了解校長教師們的積憤,所以,不久前才把她調離教統局,去了廉政公署。「干涉學術自由」事件的發生,是她仍任職教統局時候的事。

她是公務員,不是犯了嚴重的紀律錯誤,是不能輕易將她撤職的。但廉政公署所需的公信力,要比教統局常務秘書長更高,一個這樣聲名狼藉的人高踞這樣的職位,港人會有什麼觀感呢?所以,她不能不走,要她走只能作出對她指控成立的結論。可以說,她是在委員會的結論的壓力下被迫辭職的。

至於李國章,是董建華○二年連任時推行高官問責制所委任的教統局局長,任期至今年七月便結束。只要特首曾蔭權不再委任他連任,他便不能不走。委員會的結論對他「干涉學術自由」的指控不成立。他橫豎都要走的,倒不如放他一馬。

中共關係密切的人進入高層

再來說一說兩人的背景。

李國章是外科醫生,本在中文大學任醫學院院長,後晉升校長時,早已有「沙皇」的綽號,由此可見其作風和人們對他的觀感。他的哥哥李國寶,是東亞銀行總裁;其堂兄李國能,是香港終審庭首席大法官。李家可說是香港的豪門巨富世家,在國內有巨額投資,與北京有密切良好關係。早在上世紀的一九八五年「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時,李國寶即被委任為副主任,由此可見一斑。

李國章於○二年被委任為教統局局長時,坊間即傳聞他可能被扶植為於○七年接替董建華的第三任特首。誰料到董建華未任滿而下台,被曾蔭權捷足先登。

羅范椒芬的哥哥范鴻基,是中資在港最大機構的大紅人。在回歸前夕,董建華當選首屆特首而尚在候任時,成立了籌備過渡的辦公室,羅范椒芬即從港英政府調往擔任這辦公室的主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倘非北京絕對信任的人,是很難得到這樣的青睞的。由此可見她與北京的關係。據老學運人士說:她肆業香港大學時,與「國粹派」已有密切關係,是其中的二線人物。
與中共有千絲萬縷密切關係的人,陸續進入了特區的高層,這是不是香港政治生態的一種畸形呢?

貫徹中共政策控制年輕一代

為什麼事件發生在教育學院?

中共向來重視教育,其重視不是為了培養人才,而是要影響和控制下一代,並透過就讀的年輕一代,將影響力擴展至各個家庭。教育學院是培養師資的機構,影響和控制這機構,也就影響和控制了教師,再進一步及於年輕一代。

特區政府一開始就敵視教師。在初期,掌握教育決策的所謂「三頭馬車」–梁錦松、程介明、戴希立,就把強大的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定性為「三座大山」的首位,要去之而後快。這三個人都有深厚的左派背景。梁錦松轉任財政司後,羅范椒芬掌握教育,承繼這種敵視、圍堵、打擊的政策。委員會聆訊中透露,羅范椒芬曾挑撥教育學院發表聲明,譴責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並在海外收集對香港教師的壞話,污衊香港教師是蠢才。為什麼這樣呢?除了因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泛民主派的重要力量外,並要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爭奪教師和下一代。

暗中貫徹中共的政策,假特區政府官員的名義和權力,去為中共控制香港而服務,這是不是香港政治生態的又一種畸形呢?

中共滲透與原有官員的衝突

教育學院院長莫禮時、副院長陸鴻基(本任教中文大學,九七前移民加拿大,其後回流)雖然不是公務員,但可以說是在港英時代成長的。他們的價值觀和作風,與左派當然格格不入,甚至有反感而抗拒。他們與李國章、羅范椒芬的矛盾,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的政策、價值觀和作風的矛盾。雖然現在李國章和羅范椒芬都已去職,但莫禮時和陸鴻基比他們更早便被辭退。

其實,在這事件之前,一些高官的辭職也反映了這種矛盾。回歸後,一些能幹的高官陸續辭職,這是港英時代罕見的。其中著名的有政務司陳方安生、有「鐵蝴蝶」之稱的任關佩英、有「神童」之稱的鄺其志等。他們大抵是不能接受中共派人滲透、所發出的指示、強加的政策,違背自己的良知。在港英時代已形成的行事作風,使他們做得很不愉快,而且感到前景灰暗,於是辭職。

前保安司葉劉淑儀,卻是另類的辭職。她過於勇猛貫徹中共的意圖,粗暴推行《廿三條》立法,不但引起廣大港人的反抗,在公務員隊伍中也人人側目而孤立,由此不能不一走了之。

中共的滲透,與港英原有公務員的暗中衝突,這是不是香港政治生態的第三種畸形呢?

政治大陸化將由畸形變正常

最近,兩名左將曾德成和邵善波,前者被委任為民政事務局局長,後者被委任為中央政策組的成員,這是上述畸形政治生態的進一步發展。民建聯的曾鈺成又宣佈,他們有大量的人才,可供被委任為局長助理。這是左派人員大舉進入特區政府高層的先聲。香港在政治上大陸化,在目前造成了畸形政治生態,久而久之,便不再是畸形,而成為正常的政治生態。

這次「干涉學術自由」事件的結果,是港人反抗政治生態畸形發展的一個勝利。港人還要繼續反抗下去,「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才不會變質。

轉自《動向》2007年8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滔:大陸貪腐對香港的影響
張滔:曾蔭權心態的徹底暴露
張滔:特首選舉第一個高潮
涉嫌炒作台開股票 股市炒手張滔被起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