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三峽大壩之隱憂

人氣 8

【大紀元8月30日訊】據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中國最引以為豪的建築奇跡──三峽大壩項目正面臨著山體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問題﹐從而使這個代表著中國改造大自然成果的項目遭到新的質疑。

山体滑坡

耗費至少220億美元的三峽大壩於2006年5月竣工﹐大壩上游640公里的長江水域成為一個大水庫。而如今有地質學家稱﹐三峽大壩攔截水量的龐大重力已開始在好幾個地點侵蝕長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動頻繁﹐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滑坡災害。事實上,問題最早於2003年6月出現﹐在三峽大壩下閘蓄水兩週以後﹐當大壩水位突破90米後向135米逼近時﹐峽谷的邊坡在水壓的作用下開始被侵蝕。

7月14日﹐一條長江支流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一塊長、寬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為18米的山體落入江中﹐13名農民被吞沒在泥石流中﹐而落入江中的石塊激起兩層樓高的大浪﹐摧毀了20餘艘船舶﹐並導致11名漁民喪生。雖然官方稱此次災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質學家稱﹐是江水水位突然變化導致了河岸岩石鬆動。

據科學家分析,長江三峽是在距今3億至7000萬年前通過江水不斷侵蝕岩石而形成的﹐雖然三峽大壩是建於石灰岩結構之上﹐但在這層石灰岩之下﹐卻是砂岩、頁岩和泥岩﹐這些都是質地較軟並容易發生塌陷的結構。隨著大壩管理部門按照洪水預報不斷調整水位﹐江水滲入大壩地下岩層以及巨大的水壓變化會削弱庫區堤岸的強度﹐進而出現垮塌的危險。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災難預防研究所數十年來研究峽谷地質的科學家汪發武表示﹐滑坡還可能引發水嘯。狹窄的峽谷會起到放大岩石塌落所激起水浪的作用﹐引發下游巨浪。類似的災難曾於1963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維昂特水壩(Vaiont Dam)發生過﹐導致兩千人喪生。

污染危機

危險因素還不止這些。世界野生動物協會(WorldWildlifeFederation)今春公佈的一份報告稱﹐長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2000至2005年間增長了一倍以上。工業廢水和化肥殘留物造成三峽水體中的氮和磷含量較10年前上升了10倍。而在這一地區生活著1.6億人﹐其中包括位於三峽大壩上游640公里處全球最大都市──重慶的3,000萬人。

中共官員聲稱﹐該地區有許多污水處理廠﹐污水在排入水庫前會先經過處理﹐但實際上一些污水處理廠並未與城市排污系統相連。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水庫管理部副主任周偉(音)承認﹐排入三峽水庫的污水正在增加。

由於中國面臨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長江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正使得局勢變得更緊迫。在全國各地﹐上百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工業廢水和農藥殘留物將湖泊變成了藻類氾濫的污水池。據官方統計﹐中國半數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中的魚類正逐漸消亡﹐水也無法用於灌溉或是飲用。當局表示﹐現有超過3億人缺乏干淨的飲用水。

泥沙淤積

從一開始﹐泥沙淤積就是工程師們所擔心的問題。長江每年要攜帶5億立方米的泥沙進入三峽﹐但其中大部分都無法排出去﹐水庫因此將出現淤塞﹐三峽大壩進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師在大壩底部設計了23道閘門用於在汛期沖走泥沙。據他們估計﹐該系統可保證三峽水庫在今後一個世紀維持90%甚至更高的庫容。不過有意見認為﹐泥沙淤積的速度在加快﹐並最終會導致大壩無法承受洪峰。

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泥沙淤積狀況的變化則會產生另外的問題。隨著水中沉淀物的減少﹐陽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進而促進那些既能吸收污水和化肥殘留物養分又具備光合作用功能的水藻旺盛生長,導致巨型水藻生長氾濫﹐並威脅到下游的水供應。而水庫水位的波動也被認為是湖南省農民所遭遇奇特鼠災的根源。

中國的科學家還稱﹐大壩還阻擋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內陸。世界野生動物協會的報告稱﹐通過大壩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對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壞。

結構問題

報導引述新華社稱﹐中國8.5萬座水庫中超過三分之一存在“嚴重”的。今年春天﹐中國水利部一位副部長將水庫比喻成會威脅到下游地區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定時炸彈”。1975年﹐中國河南某個水壩垮塌事故釀成萬人以上喪生的慘劇﹐而這件事直到最近才被公諸於眾。

中國的新聞媒體已開始對三峽大壩存在的問題進行報導。雖然政府方面一直未對大壩和水庫的問題公開表態﹐卻已悄悄地制定了一套塌方事故早期預警機制。

中國負責保護長江環境和水資源的政府部門──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環境學家翁立達稱﹐我們考慮了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但所有的問題都比預想的嚴重。

在廟河這個世代種植柑橘和梯田水稻的村庄﹐人們可以察覺到一些變化。今年春天﹐村民們發現一條長200米寬1厘米的裂縫橫貫稻田。而不久之後﹐大壩開始放水為夏季汛期作準備。

到了5月初﹐雨季來臨使水庫水位再次上升﹐距離廟河村不遠處的地點在5天內發生了4次坍塌。村民反映說﹐他們可以聽到房屋內木質結構由於地面移動而開裂的聲音,被要求疏散。

調節洪水功能被質疑

三峽大壩是否能履行其調節洪水這項主要的功能也受到質疑。今年7月長江上游地區連續數週大雨﹐形成了自1998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98年那場大洪水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數千人喪生﹐當時三峽大壩尚未建成。8月1日政府宣佈洪峰安全通過三峽大壩﹐並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安瀾歸功於大壩的防洪功能。

然而批評人士稱﹐儘管大壩能起到調節洪水的作用﹐但卻有可能因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釀成下游地區洪水氾濫。當江水衝過狹窄的壩口後﹐就進入了華中大平原地區。在沒有三峽大壩的時代﹐長江流入該地區後水流流速通常會放慢﹐長年的泥沙淤積使這段長江成為“地上河”﹐要靠堤岸來約束﹐就像美國的新奧爾良。而世界野生動物協會稱﹐由於大壩阻攔了大部分淤泥﹐使江水攜帶的泥沙量減少﹐導致江水流入華中大平原時流速加快、衝力加大﹐進而對這裡地上河的堤岸造成威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峽八安大橋通車  民眾排長龍索金牛角
北縣三峽八安大橋通車  帶動觀光新商機
有人翻開了農藝百寶箱
周錫瑋邀世界女排大獎賽選手遊三峽老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