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出路

人氣 41
標籤: , ,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編譯)為了將美妙的音樂保存下來,人類不斷地在研發新的科技。從1877年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到一百多年前的唱片,到最近幾年的音樂CD,網路下載音樂。
尤其網路下載音樂的日益普遍,使得實體唱片業日漸走向「夕陽產業」的命運。唱片公司將如何因應? 在瞭解現代青年的喜好和網路科技的發達後,唱片公司開始思索一個全新的數位策略, 希望藉由網路科技再創雄風。

唱片業的主要產品CD於2006年,全球銷售總量還占有80 %以上,但去年開始卻面臨快速消逝的危機中。根據市調公司Nielsen SoundScan發表的資料指出,2007年時美國境內的唱片專輯銷售量,比2006年下降了19 %。 2007年上半年,唱片專輯與其它音樂實質產品的銷售量在英國當地下跌6%;在日本 法國和西班牙下滑9 %;義大利12%;澳州14 %;而加拿大則降了21 %;德國則銷售平平。

2006年,全球第四大唱片公司EMI,邀請一些青少年到其設在倫敦的總部,與其高層主管們共同談論這些青少年的音樂收聽習慣。就在會議結束時,EMI 的主管們為表感謝他們所提供的意見,告訴他們可以隨意拿取放在桌上的那一大疊CD。 雖然是免費的,可現場卻沒有人拿。當時在場的主管頓時感到:唱片的前景似乎完了。

唱片業的式微,除了網路下載音樂日益普遍化外,大的唱片公司如EMI和華納音樂,大幅度削減成本預算,使其音樂工作者的唱片專輯銷售量與促銷潛力大不如前也是原因。去年2007年,幾個頗有名氣的音樂家捨棄與大品牌的音樂公司合作,而自行另覓合作夥伴出唱片。像瑪丹娜就捨去華納音樂唱片公司而與一家專負責演唱會策劃事宜的Live Nation公司(目前為全球最大的現場音樂公司)合作;而老鷹合唱團則自行負責策劃出唱片的全部流程,不假任何外人之手,結果這張唱片賣的最好;英國樂團電台司令(Radiohead)捨EMI唱片公司而選擇自己在網路上推銷專輯,下載費用還註明隨樂迷高興、自由出價。

由於CD銷售量下降,使得零售通路開始萎縮。某些大零售商場如沃爾瑪等紛紛削減擺放唱片的貨架空間,更加速了CD銷售量的下滑趨勢,可謂雪上加霜。

為了力挽狂瀾,唱片公司開始向網路科技靠邊站。如與蘋果電腦的iTunes數位媒體播放應用程式和付費網路下載結合,推出各類推銷商業方案。環球唱片公司(Universal)、索尼BMG公司(Sony BMG) 、EMI和華納音樂,就與MOOV 網上音樂(或 MOOV.now.com.hk)合作,推出月費任聽的服務。顧客每月只要繳固定月費訂閱,就可收聽網站上所有的音樂及觀看SMOOV網上音樂雜誌。此項服務讓用戶不管在何時何地,只要連上互聯網就可以聽音樂,是一項為吸引非法下載歌曲用戶轉至合法網站下載的風氣而設立的服務。

Imeem多媒體分享平台是另外一個趨勢。 藉由不斷上傳以廣告資助的音樂供網友下載的社群網路系統,提供消費者無限免費下載音樂。

在這些試驗方案當中,目前最受到矚目的是環球音樂(Universal)與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製造業者諾基亞(Nokia)公司在去年12月所達成的交易合約,支援提供環球唱片音樂的新式手機,將於今年稍晚上市。 這種新式的「音樂帶著走」(Comes With Music)手機將便於消費者無限下載他們所想要的各種種類的音樂到手機或個人電腦內,就算手機續約到期並且從新換過新手機也不用擔心,因為這種音樂功能服務適用於所有的機種。當消費者購買這類手機時,環球音樂公司所提供的音樂服務費已包含在其價格內, 不用另外向消費者收費。

美國市場調查機構JupiterResearch的分析師馬可‧穆利根(Mark Mulligan) 表示,音樂付費下載服務將會繼續持續下去,而以廣告資助的音樂將變得更加普遍。而像「音樂帶著走」這類不用直接付費的音樂支援服務,將會最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唱片界,這是邁向未知領域的一個飛躍。

此外,大唱片公司也開始向藝人們交涉巡迴演出與唱片推銷規劃這方面,並簽下「近乎全面」的合同交易,允諾歌手也能分到唱片銷售利潤。能不能成功,只有拭目以待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音樂和鼓聲振奮人心
音樂教育者:看神韻改變了我
伊州州議員:中國音樂激發靈魂深處
墨西哥觀眾:中國音樂令我哭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