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立 : 難以服人的演講—請教丁學良博士

李大立(紐約)

標籤:

【大紀元1月28日訊】讀海外網站朱健國「丁學良駁笑蜀」一文,其中有兩段說到:

「哈佛大學博士、轉型社會學專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廣州的一場演講,……丁學良強調:「根據國際上最受尊重的一個資料庫的推算(領銜人是經濟史學家Maddrson),中國經濟一直到1870年為止總量都是 世界第一。……1820-1830年是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時期,GDP佔全世界的1/3,美國占2%,歐洲四大國加起來只佔17%,即中國的一半。……」

有可能嗎?筆者感到丁教授所引經濟數據及所下的結論難以服人,在此向丁教授請教:丁先生引用的數據,沒有明確指明引自何處?是哪一個「國際上最受尊重的資料庫」?

眾所周知1840年—1842年發生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英國打敗,簽定「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白銀2100萬兩;緊接著1856年—1860年又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次被英法打敗,簽定「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割讓九龍,賠款白銀800萬兩;如果戰爭期間甚至兩次戰爭後十年的1870年「中國經濟總量都是世界第一」,會如此輕易被人打敗並且不得不屈膝求和簽訂割地賠款的屈辱條約嗎?又若果直至到戰爭發生前十年的1830年「中國的GDP佔全世界1/3」,而「歐洲四大國加起來只佔17%」,亦即中國的經濟實力比英法兩國加起來還要大四倍(假設歐洲四大國大致相等),有可能被人家一擊即潰嗎?事實上,十八世紀英國已經發生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十九世紀上半葉正是英帝國主義稱霸全球的鼎盛時期,怎麼可能直至1830年才等於中國的約1/8(「歐洲四大國加起來才佔17%」)?若真如此,怎能兩次打敗清政府,迫使他簽訂賣國條約?

此外,在此期間,1851年—1864年在中國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實質上是一場極大規模的國內戰爭,前後延續十三年,大半個中國陷於戰火,二千萬人喪生,無疑給當時的國民經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其後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恢復過來,內憂外患之下,這種時候怎麼可能總產值佔世界1/3呢?這種說法,似乎有些Don’t make sense!筆者相信,中國有這麼多經濟學家,一定會對丁教授的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

朱文說:「丁學良又指出,今日中國不僅經濟上不是歷史最好時期,政治上也不是歷史最佳狀態:「我們再看看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幾個時期,那時中國不僅僅是為全世界提供最多的物質產品,而且是為全世界提供多種多樣的非物質產品,包括政治制度、行政制度、行政體系、法律制度、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生活方式。……」

筆者只聽說過唐代絲綢之路向西方輸出絲綢和茶葉、清代因為閉關自守,對外貿易受到嚴密控制,怎麼談得上「向全世界提供最多的物質產品」?而且西方各國社會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和中國不同,沒有長達數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又怎麼可能接受中國輸出「政治制度、行政制度、行政體系、法律制度……甚至生活方式」呢?丁教授可否舉出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接受了中國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行政體系、法律制度……甚至生活方式」?如果沒有實例,和主觀臆測有何區別?何以服人?筆者只聽說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入西方啟發了這些領域的科學發展。但是正如國內許多學者挖苦中共所說: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早就乘坐最先進的太空火箭登上月球,中共還在老是拿幾千年前的火藥說事;人類已經普遍使用電腦高解像度彩色印刷了,中共還在老是拿幾千年前的印刷術說事……,就好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樣:「老子祖上比你闊氣多了!」,老祖宗的榮耀真的是一塊萬能的遮醜布嗎?

筆者理解朱健國先生和丁學良教授批判中共以為自己今天創造了中國歷史的輝煌,其實還比不上數千年前的封建王朝。但是筆者認為,與其強調今天的中國比不上過去的皇帝,作縱向的比較;不如認真分析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在哪裏?作橫向的比較。中共為了穩定政權,粉飾太平,不惜開動一切宣傳機器極力宣揚所謂唐代和康乾盛世,目的是灌輸君主英明的思想,企圖麻痺民然眾,放棄民主訴求;如果我們在批判中共的時候,也在盲目地沉緬於過去的所謂歷史輝煌,就正好中了中共的奸計,為他們敲邊鼓了,不可不覺。此外,竊以為,引用歷史資料和經濟數據一定要慎重,起碼要符合common sense,否則難以服人,只會起反作用。

以上意見供朱健國先生和丁學良教授參考,恭候指教。@

李大立(www.davidyung.blogspot.com)

(24, Jan, 08紐約)

(刊於08年1月26日「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大立 : 回歸雜感
李大立:中國足球  永遠的夢
李大立:為什麼說「民主社會主義」不能救中國?
李大立:「大政府」才是禍患無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