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候鳥南飛 東石鰲鼓溼地賞鳥季來臨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0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十一日電)東北季風一起,又是嘉義縣鰲鼓溼地賞鳥季節的開始,這塊全國面積最大的溼地,有兩百零八種候鳥與留鳥棲息,民眾可以趁著深秋,搭乘觀光漁筏,沿著朴子溪就近賞鳥。

位於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溼地,北臨北港溪,南接六腳大排,東以台十七線公路為界,西至台灣海峽,面積廣達一千五百公頃,是台糖公司早年開發的海埔新生地,也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溼地。

鰲鼓溼地內有水田、旱田、防風林、紅樹林、草澤、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泥質灘地、潮間帶等豐富多變的環境,再加上大量的蘆葦,自成一個生態系統,尤其紅樹林、螃蟹、彈塗魚與南下過冬的候鳥,形成鰲鼓溼地的「四寶」。

根據嘉義縣野鳥學會統計,鰲鼓溼地目前記錄有兩百零八種鳥類,其中保育類佔二十二種,除了鷗科、鷺科、鷸科、雁鴨科等鳥類外,也曾記錄到澤鵟、灰澤鵟、紅隼等十五種猛禽,而環頸雉、董雞、彩鷸、高蹺(行鳥)等珍禽,也有在溼地繁殖的記錄。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鰲鼓溼地又見南下過冬的候鳥,目前已發現白眉鴨、小水鴨、花嘴鴨、琵嘴鴨等雁鴨科鳥類,這些雁鴨有些只是暫棲,在溼地覓食與補充體力後,會繼續飛往菲律賓,甚至飛到南半球的澳洲過冬。

除了鳥類之外,鰲鼓溼地因遍佈林地、鹹水、淡水、沼澤區,因此孕育出紅樹林、黃槿、水黃皮、海棗等植物,也是戶外教學的好去處。

鰲鼓溼地原本是人工開發海埔新生地,由於閒置多年,形同荒廢,也因此孕育出多樣的溼地生態環境,為了保護溼地,一般遊客不得開車進入,以免破壞鳥類的棲息環境。

自從政府開放觀光漁筏載客後,近年來遊客時興搭乘漁筏,沿著溪流,經過溼地、瀉湖到外海,沿途可見蚵棚、紅樹林生態,尤其船筏經過紅樹林,經常會驚動棲息其間的鷗鷺,令人有驚艷的感覺,也更能體會到「驚起一灘鷗鷺」的悸動。

遊客搭乘觀光船筏前往鰲鼓溼地賞鳥,除了可以體驗鳶飛魚躍的野趣外,還可以體驗討海人的捕撈作業,更能認識蚵(牡蠣)的養殖方法,瞭解什麼是「海上牧場」,一方面可以賞鳥,一方面可以從事近海的知性之旅,是週休假日的好去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