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媒體介紹台灣當前處境與未來發展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礦春羅馬二十七日專電)義大利「未來報」日前以一整頁的篇幅,介紹台灣當前的處境與未來發展,包括台海兩岸關係、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前景。

「未來報」是以「奔跑的島嶼」為標題,於十月二十四日在第三頁刊登記者烏麗葉蒂所撰寫的報導,並配上一張台灣民眾反中國黑心商品進口示威遊行的巨幅彩色照片及台灣的高速火車照片。

報導在「事實陳述」中寫道,自馬英九總統當選之後,台北面對巨大的近鄰中國選擇一條實用的路線,同時從數量及品質上展開商業競爭。

在有關兩岸關係方面,報導中說,在與中國「對抗」或「合作」兩個選項中,台北選擇後者;新政府收起前任政府的政治與意識型態;「實用主義」、「降低緊張情勢」、「投資」與「資金」等現在已成為台灣各部會中較為流通的名詞。

過去幾個月來,台海兩岸政府當局已展開一連串的互訪,並從七月開始開啟兩岸包機直航,台灣也允許每個月三千名中國觀光客到台灣旅遊。

然而,台灣許多人對目前兩岸交流的開放情況仍然不滿意。報導引述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話,「我們將舉行第二回合會談以增加航空交流,目標是在短期內將兩岸包機直航改為較低成本的定期班機直航。我們也希望洽談雙方港口間的海運直航。」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台灣人都認同政府對中國所採取的降低緊張情勢之政策。最新的民調顯示僅百分之五十二的民眾支持政府的溫和路線。如果談到做生意,馬總統的「實用主義」則獲得一致地支持。

較年輕的台灣人,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支持者,在回答是否贊成中國大陸年輕人到台灣旅遊或讀書的問題時,大多會異口同聲的說「最好不要談政治。」

報導中說,中國無窮盡的勞動力,常常又在低於國際標準的權利情況下從事生產,確實令人感到害怕,但台灣知道如何讓自己具有競爭力。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秘書廖耀宗解釋,台灣與中國大陸各有不同的能力。中國尋求的是生產,換句話說是裝配,追求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大的數量。台灣則朝向研究、專精與高品質的產品。

廖耀宗表示,台灣現在用「合作的方式」來拉住這位不是很友善的「巨人」,將來希望雙方能變成朋友。他說:「這是我們要面對的新挑戰。」

烏麗葉蒂在另一篇以「讓生活更便利的孕育者」為題的報導中,概要介紹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情況,特別是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竹科學園區、創新發明與環保又節能的高科技產品等。

她寫道,如果「台灣製造」過去是高水準與低價位產品的同意詞,在製造能力已經被中國趕上的今天,台灣已經改變發展的道路,朝向「創新及優質」邁進。

烏麗葉蒂曾於十月一日至八日訪問台灣,除應邀參觀各地經建設施之外,並採訪十月六日至七日在台北舉行的二零零八年國際招商大會。

「未來報」總部設於米蘭,是義大利天主教會經營的全國性日報,目前發行量約十五萬份,另開設網路版。

相關新聞
台外交部:感謝18友邦在UN發表友台言論
台灣大陸外省與台籍老兵  兩岸社會融癒合
台灣官員:兩岸互信建立 一個巴掌拍不響
軍售案  美專家:美向兩岸傳達平衡訊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