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毀滅(28)

晨風清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27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校廣播站傳出雄壯的『我們走在大路上』歌曲聲,小詩正在操場上玩。「初一3班的呂小詩……」有人在喊。新學期第一堂體育課是體能測驗。在老師帶領下,先是繞操場跑道慢跑幾圈,小詩和同學們跑得氣喘吁吁,一段輕鬆活動,分批做短跑速度測試,跑過的同學就開始了摔跤,你鉤我絆,不亦樂乎。郊區小學考進來的段小強,個子不高,平衡好,腰的扭力大,連摔倒了幾個。小詩上去試試,假動作一讓,輕輕一推,倒下去了。老師笑笑,吹哨重新集合,滾出兩個鉛球,地上劃條線,做過示範後,男女同學都試投,結果還是段小強投的最遠。接下來,綜合測驗,『勇敢者的道路』,有獨木橋、躍坑、攀障礙、蕩繩和攀越高橋五關。許多同學不敢過,有的過了兩關就下來了。小詩連闖五關,最後攀越高橋竟從橋上走過去的……只有一個女同學喬蓮蓮敢爬高橋,爬上去越過第三節嚇得哭起來,趴在橋上,進退不得。小詩爬上去,在前邊拉住她的手,一步一步把她慢慢解救下來……課間操時間了,「第四套廣播體操現在開始……」全校體操完畢,兩個高中大同學把小詩喊到一邊。帶他到校廣播室去。國慶節遊行時兩個高中同學喊口號嗓子啞了,學校裡要初中部也選一個小同學做廣播員。宋老師因為小詩普通話念得好,就推薦小詩去。廣播組長說要加強社會主義教育,小詩說那我回家拿『黃河頌』來念,行不行?幾個同學都笑,組長說,廣播室是念學校通知和課外學習材料的;又說,『黃河頌』也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料,學校裡也有,家裡有拿來,大家學學也好。下午自習課一完,小詩挎了書包就回家。

小詩沒出巷口,就聽到大街上高音喇叭在喊:「堅決鎮壓……無產階級專政萬歲!」馬路兩邊站了好多人,快步走出巷口,就見路中間緩緩開著十幾輛車,全部貼的大紅標語,車上押著些人,全都躬著腰,五花大綁,背上插著牌子,緩緩開過去了。看的人神色緊張,表情呆滯。就在這時,由遠而近,傳來了「嗨喲!嗨喲!」的號子聲,和死刑犯押解車交錯而進的,是一線聲勢浩大的壯工隊伍。小詩從人群中擠上前,就看到了一生最難忘的一幕。

夕陽西下,幾十輛板車,全部拉的磚,迤儷一線,一里多長,看不見尾巴……正沿著市中心那條上坡路吃力地走上來。領頭的那輛,裝滿了紅磚,拉在最前面的中年人,衣衫破爛,脖上圍塊毛巾,早已濕透,彎著腰,粗實的纖繩勒進了裸露的肩肉,滿面赤紅,汗流如雨,透濕的毛巾擦一把,剛拉出一步,腿上的肌肉繃得鐵鑄一般,兩眼圓睜,掙命揚頭向後面奮力一聲:「嗨喲!」——幾十輛板車同時發出震天動地的號子:「嗨喲!」「嗨喲!」……所有的縴夫都衣衫濕透,有女人,有小孩,都彎著腰,向上昂著頭,拼盡全力拉著勒進肩肉裡的粗繩,眼睛裡放射出堅毅不屈的光芒……「嗨喲!」「嗨喲!」……小詩一動不動地站著,眼淚無聲地流淌下來了。他感到像看到地獄裡的情景,或者可以說,真正的中國。突然,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貓娃也在縴夫的隊伍裡,一年未見,貓娃已長高一頭,剃得圓圓的光腦袋,赤紅的臉膛,裸露的胸脯,正弓著背吃力拉著……小詩不顧路上的車輛衝上去,喊了一聲:「貓娃!」貓娃微抬頭,額上已刻劃出皺紋,只白了他一眼,閃出一道寬恕的光芒,晶瑩的汗珠又從臉上滾落,依舊埋下頭去,咬緊了嘴唇,臉部的肌肉像刀刻一樣,嘴裡發出低沉的呻喚,身子一躬一張向前拉去……小詩張大了嘴,吃驚地看著,連車子開過來都不知道……大街上的人佇立不動,都在觀望。看半個小時裡,落日的餘暉下,幾十輛板車,一百多號人,像移動著一群紫銅色的雕像,腳下留下長長一路汗水的濕跡,緩慢緩慢地前進,又消失在遠處……

小詩擠擠眼淚,趕快往回走。快到家時,一條馬路口的牆上貼了一張告示,很多人都在圍觀,沒有人講一句話。人太多,小詩擠在後面看,看不太清楚,只看到告示上編著號碼,每條後面都有紅色的X,有人看完後出來,臉色凝重;有人若有所思,欲言無語。小詩擠到前面,只見上面寫著「某某,某某村人,……歲,長期……」都是些什麼反革命、地下組織、收聽敵台……之類,最後落款是某某檢查長,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勾,蓋上某某檢察院的大紅章。心裡咚咚跳,怎麼會這個樣子?「媽媽!」小詩跑回家,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看到了……我看到……一張……」「你看到了什麼了?大驚小怪的,慢慢說。」媽媽因為上週日加班,今天下午在家補休,正在鍋裡烙餅,頭都沒抬。小詩大概說了一下,媽媽訓斥了一聲說:「小孩子不要看這些東西。」停了一會,媽媽笑著說,「孩子,你也長大了,幫媽媽做件事吧。」

小詩說:「什麼事?」「還有點時間,幫媽媽到東門口買點雞飼料。」小詩說,好!小詩接過媽媽給的錢和袋子,黎亮和二猴他們上門,好久沒有出去玩了,正好一齊到向東門去,——先路過江淮大劇院,又走過天子閣,一路上都是擺小人書攤、賣小氣球、耍猴的、打氣槍的……上了東門大橋,同學趙仙才在橋頭賣烤紅薯。小詩問他為什麼,仙才無奈地說,家裡窮,爸爸住院了,自己每天放學了趕回來都在這賣。小詩聽了很感傷,說我到前面買雞飼料,就又跑又跳往前走。在東門電影院門口,牆上貼的又是那張告示,許多人在看。旁邊地上畫了個圈,有人在賣西北來的核桃糕,很多人在圍觀。賣貨的兩個人,高個子像關公,相貌堂堂;旁邊一個人身材勻稱,面相標緻,像小旋風柴進。倆人說了一大圈核桃糕壯陽補腎的好處,正是張飛賣刺蝟,人強貨扎手,也不知那年頭怎麼就有那麼多患陽痿的,很多人都來買,兩人就來收錢。小詩覺得這倆人挺有意思,就站住了看。高個子就問,有沒有人想找工作,人們一聽就圍得更緊了。高個子和那個中等身材的就坐在台階上,同人小聲談。趙仙才因為媽媽來替他,正回家,到處打聽找工作,也擠到前面聽。小詩看到仙才,仙才說剛才聽賣核桃糕的說在新疆能找到工作。剛說兩句話,就聽得『嗚嗚』的警笛聲,行人紛紛躲避,一輛警車嘯叫著風一樣地開過去了,後面跟著一輛敞蓬的解放牌,上面押著幾個蓬頭垢面的人。一輛自行車差點被撞上,騎車的人扔掉車,跳到橋上人行道上,趕快把車扶起來。旁邊有路人說:「才過節啊,又在抓人了。」車上有個人,面很熟,很亮的眼睛,一臉的血,頭被朝下按著。小詩一看,「是他!」「雷開夫也被抓起來了!」路旁有人驚訝地說。

「為什麼抓他?」小詩跳出一句疑問。

「他在逍遙津演說……」

「什麼演說,發表自由講話就是了……我還看到他在城河公園……」

「年輕人,就是這樣,不知道北啊!」

「不就是一個瘋子嗎,抓他有什麼用……」

群眾一片議論。

「為-什-麼-抓他?」小詩想質問。

小詩想起要買雞飼料的事。跑到飼料場,原來就在電影院旁,已經關門了。趙仙才說我家裡還有一點,就回去拿,小詩他們已經往回走了。快走到家,就聽後面趙仙才哼哧哼哧追上來了,肩上扛著一小袋飼料。小詩接了飼料,就把口袋裡媽媽給的錢掏出來塞在仙才手裡,仙才說不要。小詩說那你要不要,我也不要。仙才就收下了。倆人說好了,哪天帶小詩上郊區農村家裡看看。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久,春暖花開,陽風和煦。學校裡小朋友已經風魔了打乒乓球。下課時,黑板上,走道牆壁上、樓梯上,白蛇飛舞,到處小球聲。小詩乒乓球拍藏在書包裡,每天一大早塞上兩個饅頭就往學校奔,占水泥乒乓台子。媽媽說:「喲,這孩子變乖了嘛,上學也不要人催了。」人們都說現在小孩變好了。
  • 五一節這天,節日連周日,結束了社會活動,好不容易得了兩天假期,爸爸舒展了眉眼,「一日清閒一日仙」,就裡外整整花草。媽媽說:「包餃子!」爸爸拍拍身上的塵土,又帶幾個孩子上街買了點五花肉。小詩帶著兩個妹妹正在後院挖薺菜呢,瓜片興沖沖地跑來,手裡拿著一個盒子,一根線插在耳朵裡,讓小詩聽。
  • 媽媽回來,把一袋桑葚放在桌上,從包裡取出一本《五四以來的新詩》說,「小詩,你上六年級了,媽媽給你買了本書,以後可不能再貪玩了。」小詩還在那裡唱歌,大妹妹也上了小學,也在唱;小妹妹上了幼兒園大班,也跟在後面哼,媽媽就皺眉頭,說小孩子唱這個不好。
  • 國慶節又到了。因為是15周年大慶,全市隆重準備。小詩是三好學生,參加全市青少年在湖山公園的一天短期夏令營活動,有本市勞動模範講話,省歌舞團的叔叔阿姨唱新疆歌跳西藏舞,小詩覺得挺好玩的。他模模糊糊感到好像現在漢民族沒有歌沒有舞的,要不然為什麼我不會跳舞呢?
  • 貓娃蓬頭垢面,穿個對襟破小褂,正在給婆婆捶背,邊捶邊念唱:「抱元守一,天一地二,萬法歸一……」有人問了:「貓娃啊,你為什麼念這個?」
  • 到家了,爸爸坐下來,冥思不得其解,人家一個討飯的農村孩子,肚子裡都有錦繡文章,看看自己成天不知疲倦上躥下跳東西不分神魂顛倒的兒子,就覺得是個不成器的混帳,三九葡萄凍了心,歎口氣,剛想休息一下,小詩啃了個生山芋邊進來說:「大食堂這麼好,為什麼我們天天吃山芋?」
  • 「小詩媽媽……」這天,小詩在家裡寫大字,抬頭看,是麗麗媽媽帶著麗麗來了。前些天,媽媽帶自己上麗麗家看給他爸爸,這不就回訪來了?自己正臨摹柳公權字帖呢,趕快把手裡的字寫完,就聽得媽媽說:「喲,秋天過得真快啊!」抬頭看,窗外的揚樹葉已紛紛下落,媽媽已經把麗麗母女倆讓進屋裡來了。
  • 很快又是冬天。小詩這次在中期考試又是得的優。過了寒假就是下學期,同學們都在抓緊功課,準備考中學。小詩做完了功課,就開始畫畫。
  • 就見放著許多自行車的那排平房的路口,走出一群人,拎著提琴盒什麼的,中間一個阿姨,像畫片上的仙女,瓷娃娃一樣的臉,高高的髮髻,亮晶晶的眼睛,又尊貴又親切,和身旁幾個男的說說笑笑著,登上一輛『革命文藝巡迴演出隊』大紅橫幅的汽車,向送別的人招招手,汽車騰騰開走了。
  • 一部史書,不任強權者歪曲粉飾,也不由偽造者塗抹虛構,自有天上神靈的眼睛看著。一段歷史,總有往事的親歷者秉筆直書,用不著擔心記憶的失卻,除非天靈不存,良知喪盡。如果說有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也一定會有一部中國20世紀中葉病世的文學記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