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脊椎發展與學步車

張軒彬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在忙碌的工商社會中,很多家長除了希望自己的baby能趕快學會走路之外,認為把孩子放在學步車上也方便餵食和照顧,更不必擔心學爬的孩子爬行時把手弄得髒兮兮,尤其是雙薪家庭托嬰給祖父母照顧的家庭使用學步車的頻率,更是明顯。

之前很多醫學專業人士都認為學步車對於孩童的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包括過早學走可能造成下肢變成O型腿、孩童缺乏由爬行所獲得的感覺統合刺激等。在此,我將以脊骨神經學的角度,分析為何使用學步車不利孩童的脊椎發展。

首先介紹脊椎基本部位及曲線。脊椎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及薦椎,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胎兒在子宮中是保持全身屈曲,因此脊椎曲線呈現「C」狀(如圖一) 。這一個曲線成人之後在胸椎與薦椎仍持續保留,第一個發展「倒C」曲線的位置是在頸椎,也就是嬰兒爬行時開始抬頭的時候發展定型(如圖二) 。

幼兒發展理論當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理論是:必須先完成頭部控制能力之後再發展其他直立所需要的能力,例如脊椎其他部位的控制力、伸手取物的協調力與控制能力、骨盆穩定度等等,當幼兒爬行的過程當中,其實是他們在學習控制這些肌肉與脊椎的穩定性的過程,頸椎的曲線也因為爬行時抬頭的動作逐漸發展為「倒C」的曲線。脊椎與骨盆的穩定度已經成熟到一定的階段之後,自然會向下一個階段:站立行走,之後藉由站立行走發展的二個「倒C」曲線——腰椎因此成熟(如圖三) 。完整的脊椎曲線在胸椎薦椎是「C」型 (KYPHOSIS),而腰椎是「倒C」(LORDOSIS),完整的發育曲線能提供脊椎足夠的穩定度與力量。

有一派脊椎側彎的理論認為,頸椎與前庭系統問題可能與自發性不明原因的脊椎側彎有關,而偏偏爬行是訓練與整合這兩樣系統的重要練習,在我接觸脊椎側彎的患者當中,99.9%的頸椎皆呈不完整的「倒C」曲線,巧合的是有高比例的脊椎側彎患者不是跳過爬的階段,就是小時候都曾經坐過相當時間的學步車,這或許只是巧合,不過我認為兒童發展有一定的階段,越是減少人為干預,才能使幼童有完整發展的空間。

文.圖/張軒彬ChiroChang(美國脊骨神經科醫師)◇(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