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大起底

人氣 464

【大紀元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羅心慧綜合報道)在經濟增長持續下滑、沿海企業大量破產的緊急情況下,11月9日新華社公佈了國務院為擴大內需而採取的十項措施,並特別推出了一個為期兩年總額四萬億人民幣(約合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

「四萬億方案」一出薹,世界一片嘩然。國內主流經濟學家和「精英」們大加讚揚,稱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計劃」、勘稱「大手筆」、可以提振全球經濟等等,股市也有所回升。但這個「大手筆」給市場帶來的興奮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人們在對這個方案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讀後,市場情緒很快逆轉。甚至一些中國媒體和國內專家對這項計劃能否得到有效落實和執行都在提出警告和質疑。

四萬億投資計劃合法嗎?

北京憲政學者張祖樺對整個投資計劃的出薹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他指出,中國憲法規定財政權應該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手中,但是,計劃的出薹是由國務院開會定下的,並沒有得到「人大」的認證和審議,因此沒有法律授權。

瑞信亞洲經濟學家陶冬也撰文指出:「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不經論證,不通過立法機構,不列明資金來源,便拋出如此龐大財政開支的國家。」

很多專家指出:「四萬億」是獨裁,沒有經過民眾的討論和人大的批准,是非法的。「四萬億」如此沒有制衡和約束,和美國救市計劃出薹前複雜的博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國務院的一個部門——國家發改委,在全國人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尚未就上述方案進行公議和決斷時,就已經擅自安排了在第四季度新增1,000億的政府資金!

專家們在一些網絡討論中指出,巨額決策沒有開展公共辯論的情況下就開始實施,意味著這一公共支出在合法性上留有懸疑,更不用說在公共精神方面明顯的缺失民主程序了。

四萬億是虛胖嗎?

經過分析論證,很多經濟學家得出結論:四萬億是摻水的數字。

華盛頓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認為,中國公佈的最新刺激經濟方案,金額之大或許引人側目,但實質上是個公關手法,大多隻是把原有政策措施重新包裝,毫無新意。如同大陸官員在招商會上宣佈的引資成果輝煌一樣,多是將早已協議好的商業合同加入到「本次招商成果」,「四萬億」中,許多投資計劃是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已安排好的。

龍洲經訊(Dragonomics)駐北京的董事總經理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財政方案的實際額外投資可能僅為聲明數字的三分之一,即大約1.3萬億元人民幣。專家們注意到,此計劃項目中包括了不少中國政府原來已經確定的項目,比如地震災區重建工程;公路、鐵路、機場的修建工程,以及為減緩製造業的下滑而提供的出口退稅,為土地改革提高農民收入而計劃撥出的款項。

據福布斯雜誌提供的數據,這類開支大約佔了2.5萬億人民幣,如果去掉這些項目以後,實際新增開支項目的規模只有1.5萬億元人民幣。因此,中國投資四萬億本身只是一個刺激市場的宣傳而已。


大陸網友調侃說,中國的四萬億救市方案,就跟這牛車一樣,上面好看,但實際不中用。 (網絡圖片)


擴張財政 方向對不對?

「非法」、「虛胖」也許還不是最可怕的,專家們擔心的是,這項方案的刺激作用是否能夠及時傳導到經濟增長上。因為在經濟衰退之際,最忌諱的就是投資擴張,而應該注重民生,讓老百姓有能力渡過寒冬才是正道。如果大興土木,相當於竭澤而漁,只會讓老百姓雪上加霜。

更有專家認為,大量基建帶動經濟,必然帶來通貨膨脹,加大社會官員腐敗,從而更加壓縮老百姓消費,增加貧富差距和加大社會衝突。從這點來說,這個刺激方案是南轅北撤。「四萬億」被形容為是偉哥,更是鴉片。

有網友說:「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府,怎麼可以把權力當兒戲呢?前幾個月還在緊縮銀根,現在就來個180度的大轉彎,真是讓普通老百姓都感到荒唐。這樣的一個政府,有能力把經濟管理好嗎?」國內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近日在頭版發表社評,稱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中,經濟結構不斷惡化,效率不斷降低,主要靠提高投資率來支持增長,近年來投資率占GDP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3%的高水準上,而人民從高速增長中得不到實惠,貧困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

四萬億投資會產生哪些項目?

中國青年報曾報導說,據世界銀行估計,「七五」到「九五」,中國決策失誤造成的投資資金浪費大約在4,000億到5,000億元。報導說,在某些決策者的思維方式中,認為要使GDP上去,只有增加投資拉動經濟,因而熱衷於「上大項目」,只關注支出規模而不是支出效益,在未作嚴格的、科學的可行性研究的情況下貿然上馬。GDP上去了,但並沒有促進社會發展和人民富裕。據國資委有關資料,全國國有資產三分之一屬於閒置浪費。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前的一些大項目,如三線工程、大躍進、文革中的很多投資,大部份都是失敗和浪費。改革開放後許多投資的經濟效益也比較低,一大批的停建、緩建工程、「爛尾」工程雖然產生了GDP,但是沒有經濟效益,甚至也不能容納就業。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研究員馬光遠指出,雖然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四萬億」定位於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但在程序正義缺乏和公共精神缺失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一旦通過遊說獲得投資,很可能將資金用於短期見效快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將真正的民生產品擠出,走上世紀90年代重複建設和豆腐渣工程的老路。如此,則四萬億的投入不僅不能帶來中國經濟的健康增長,不能確保民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反而會引發投資災難,在全球經濟衰退的週期中貽誤中國經濟轉型的大局。


工人正在上海的一個建設工地上工作 (Getty Images)


大工程背後必有大腐敗?

11月11日晚,知名政論家石齊平先生在鳳凰衛視招牌節目《時事開講》中直言:溫家寶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首先帶來的是腐敗!

他認為,「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不僅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契機,反而成為各個群體分利的工具,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甚至會引發投資災難——「四萬億」出薹過程的倉促和缺乏公共過程,顯然為這樣的行為提供了騰挪的空間。

南方都市報在11月13日刊登了《國家發改委門前的「人頭攢動」》的報導,據說,國務院的會議剛結束,國家發改委就已經門庭若市,一個小小的傳達室也是人滿為患,一天竟然接待了上千人。而發改委周邊的賓館飯店也因為「跑項目」的人太多而火暴起來。

其實在這次的救市大行動中膨脹權利的還不止發改委一家。最讓人擔心的是,四萬億投資基本上都要通過建設領域變現,而眾所周知建設領域一直是中國腐敗的高發區,「大的工程背後必有大的腐敗」。這就讓人們不能不擔心四萬億又會造就多少腐敗分子?

著名旅美經濟學者、時事評論家陳破空先生表示,中共的每一筆大投資,真正用於實體經濟的往往並不多,很多都在官商勾結中落入了私人的腰包,這已經成為慣例。

民企困境仍無法解決

四萬億計劃中80%是用於鐵路、基建這些早就熱火朝天的項目,而對那些冷落的真正需要救助的中小企業,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目前國內企業利潤下滑,產能過剩壓力加大,大批中小企業停產倒閉,而這些政府巨大的基建項目將主要由國有企業尤其是巨大的央企承接,國有控股的機電、鋼鐵等企業提供原材料,因此,此次調整只是央企的盛宴。

在大項目與大企業的夾縫中,民企的生存空間被再度擠壓,而且,本已產能過剩,國企新一輪的產能由誰來消化?

擁有世界最多農民工的中國將又一次面臨下崗或者說失業的大潮,再就業將沒有著落,溫飽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如何拉動內需呢?


民生是否能夠真正得到改善才是判斷投資成敗唯一標準 (Getty Images)


四萬億元資金從何而來?

這四萬億元不論是新增資金還是存量資金,其來源都有爭議。對於公共資金,通常是中央出一部份,地方出一部份。但分稅制改革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靠賣地,而房地產業目前正步入下跌週期,地產商手中囤積的土地夠開發至少5年(這是很保守的估計)以上,不需要再買地了,事實上現在他們開發現有的土地資金還不足,哪裡還有錢再去買地?如果地方政府缺了賣地收入這一塊,它連最基本的財政支出都不能保障,哪裡有錢搞基本建設?而如果地方政府增加稅費的徵收,那就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企業倒閉得更快,個人更拮据,消費進一步萎縮,與刺激經濟計劃剛好背道而馳。

中央的資金從哪裡出呢?如果龐大救市資金是靠發行鈔票,就容易加大通脹壓力,削弱民眾的購買力;如果龐大救市資金是靠發行國債,就會使民間資金進一步向政府集中,使民間的投資和消費受到抑制;如果靠增加稅費籌資,就會增加民眾的負擔,削弱其購買力,抑制內需,也同樣與刺激經濟計劃的目的背道而馳。

羊毛出在羊身上,稅收收入、賣地收入,最終的承擔者是老百姓,用老百姓的那點可憐收入刺激經濟,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讓老百姓更加沒有購買力,經濟進一步衰退。

四萬億救市究竟是福是禍?尤其對廣大民眾而言,他們能否得救,他們未來的生活是否能更美好更幸福?讓我們拭目以待。事實上,無論數目大小,民生是否能夠真正得到改善才是判斷投資成敗唯一標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四萬億救市?典型的中國式誤導!
【熱點互動】美國與中國「救市」的區別(1)
聯合國報告:中國須將資源轉向弱勢群體
何清漣:美國金融危機當真害慘了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