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嘉:中國醞釀新一輪投資大躍進

樂尚嘉

【大紀元12月4日訊】中國國務院近日決定出台擴大內需十措施確定4萬億元投資計劃,標誌著中國經濟決策已經轉向,明確了「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計劃甫經公佈,各地及國家各部委積極性空前高漲,可謂「一呼百應」。記憶中中國這三十年來似乎從來沒有一項政策如此地受到各地各部門普遍的發自內心的贊同和歡迎。

「項目一動,黃金萬兩」

天津要盡快排出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四川要「積極主動、爭分奪秒」開展工作,部分項目要「快上快干」;廣東省則推進「新十項工程」;而安徽省更是在10月底就出台了「保增長」14條……中央各部門也毫不遜色,聞風而動,其速度之快超出想像。國家發改委安排的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投資計劃目前已大致分配到農業部、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和衛生部等11個部委。水利部新增200億投資將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南水北調工程20億、重大水利工程及大江大河治理70億、人畜飲水安全50億、灌區建設30億、病險水庫治理30億等。

這當然將會大大的提升市場信心,有效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將中國經濟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然而,對各地方各部門空前的積極性,總令人有一種不祥的預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躍進」、幾次「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經驗教訓,至今仍不受各地各部門那些投資建設積極者的重視。

各地和各部門的好處幾乎都來自各種工程建設。首先,各種工程建設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設可以彰顯負責官員的政績,可以作為獲得提升的依據;其次,一般來說可以為工程建設所在地區或所屬部門帶來從增加就業到GDP增長等經濟利益;最後,可以給工程建設的負責及相關的各級官員帶來合法的獎勵、半合法的灰色收入和非法的賄賂,這三者的金額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而在無工程建設項目時,這三項都很難列支。有一句話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現在變成「項目一動,黃金萬兩」。

利益所在,動力自然實足,難怪中國各地各部門那麼高的積極性,搶著瓜分國務院的4萬億元的投資「蛋糕」。

是擴大投資 不是補充流動性

當前中國出台的一系列經濟措施實際上就是中國版經濟刺激方案。有必要澄清的是,中國國務院出台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與歐美出台的救市計劃是有很大不同的。歐美是流動性不足,急需補充流動性,而中國在此之前是流動性過剩,雖然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可能消失,但總不可能馬上變成流動性稀缺。因此這4萬億元是政府拿來作直接投資之用的。

近十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始終是投資、外貿出口及內需。然而,這三駕馬車並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有比例的。在這十幾年裡,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出口拉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有幾年(譬如1997年-2003年)主要是依靠國家大規模的投資來拉動整個經濟發展。

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固然見效快,對當年GDP增長極具推力,對擴大就業也有好處。但這些投資一定要化為有效的投資,也就是說,這些投資項目必須是為今後的經濟發展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大眾的消費市場上。根據一般規律,有效的投資長遠看都會落實到消費市場,即使在短期內,投資金額的四分之一大約會轉移到消費市場。可是,大約在世紀之交的幾年裡,中國大規模的投資並沒有在短期內轉移到消費市場。至於毛澤東年代的大規模投資最終也沒有落實到消費市場上。

不能啟動消費的投資結果是過熱

不能落實到提高消費市場景氣的投資,也就是說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資其總體效益必然低下,而經濟效益低下的投資建設無法也無能力做到與自然環境自然和諧。投資建設在經濟、環境兩方面都是低效益,那麼這個投資必定是過熱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997年—2003年連續幾年偏重投資而無法啟動消費市場,2003年以後中國出現經濟過熱、通脹就是必然的。而五六七十年代的投資更是成為以後的一場災難。

老實說,近二十年來最有效最實在拉動中國經濟的,是外貿出口。可外貿出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繁榮與否。由於金融危機,從去年年底起,中國外貿出口開始不景氣,沿海地區大批中小企業倒閉。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中國經濟增長的形勢迅速惡化,三季度GDP增幅由去年的11.9%下滑至今年的9%,最新的工業產出、進出口增速等指標均顯著回落。從目前企業利潤下滑,產能過剩壓力加大,大批中小企業歇業、甚至倒閉等跡象看,四季度的數據亦不容樂觀,按此趨勢,中國經濟很可能面臨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

既然內需一直啟動不起來,外貿出口又遭遇不景氣,要抵禦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減小國內經濟衰退的壓力。唯有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的法寶。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如果國內消費需求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那麼中國內需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其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並且能夠對世界經濟作強有力的有利影響。

當前國務院作出的投資4萬億元的決定,明確是為了擴大內需。不過,在各級官員如此的熱乎勁下,恐怕很難保證這一點。中國政府是極易投資一些「面子工程」、「首長工程」,尤其是本次經濟轉向過程中運用行政手段力度大於市場工具時,中國各級官員對此更是駕輕就熟,可以弄出很多名堂。若不幸如此,那麼下一個階段必定是嚴重的過熱、通脹。

(原載《爭鳴》雜誌2008年12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共刺激經濟:最後的盛宴?
中國經濟的軟肋:三個不可持續
章天亮:從溫家寶四處碰壁說起
估4兆人民幣投資 拉動中國經濟成長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