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汶大學召開全球治理研討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舒文比利時報導)11月26日晚至27日,魯汶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Leuven Centre for Global Governance Studies)主辦了關於全球治理的研討會。這場占盡天時與人和的會議,吸引了上千名各路精英及魯汶大學高材生的特別關注。所謂人和,是歐洲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José Manuel Durão Barroso)應邀參加了首日晚的會議,並在會後回答來賓現場提問。所謂天時,正如巴羅佐所說,幾個月前這個研討會還在醞釀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場金融危機正蓄勢待發,席捲而來;沒想到這場危機卻促成了分據世界各地的大國,在不同程度上聯手合作;沒想到對這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國高峰會議正在這次研討會的十天前召開。

這還只是從表面來說。27日晚,在以天主教魯汶大學第一任校長Pieter De Somer命名的大禮堂裏,除了巴羅佐,魯汶大學全球治理中心主席楊•伍德斯(Jan Wouters)、魯汶大學校長馬可•費凡尼(Marc Vervenne)也作了發言。無獨有偶,這三位嘉賓的論點正應了中國古人講成事所必須具備的天時、地利、人和。

伍德斯主席在開場白中說道,在目前的經濟危機、氣候變遷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天象更替中,比利時恰恰處在一切與之相關組織的中心。且不說歐委會、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以及北約都設立在布魯塞爾,稍稍將這個圓圈擴展開去,便是全球司法中心海牙的國際法庭,然後是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理事會,然後是日內瓦的WTO等等。在這一圈圈輻射開的圓圈所囊括的國際組織中,比利時始終占據著中心的位置。

巴羅佐近一個小時的發言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基調,「合作」則是關鍵字。在巴羅佐看來,目前的經濟危機帶來的也是一個機會,一個在哪怕是幾個月之前都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機會,那就是全球性的合作。首先自然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可以想見的事,在歐盟這個容納了二十七個不同風俗文化及國情國家的大家庭裏,這本經著實讓歐盟的首腦念得頭痛:「在歐盟我們有28套政策:27個成員國的加上歐盟本身的」,然而這條步履艱難的路卻在無形中給全球不同族裔國家的人們共同合作勾畫了藍本。「我們是『全球化』的實驗室」,巴羅佐對此頗為自豪。與此同時,他也說到合作需要一定的基石,那就是「開放(openness)」和「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開放」,需要法治,需要經濟和社會層面的整合;而「相互依存」包括共識、法治、自由的原則以及團結。如果有人為美國的傲慢,亞洲的保守給合作帶來的困難所憂心忡忡的話,巴羅佐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美國,已經認識到合作的必要。」而且歐盟與美國的合作,正給全世界發出了一個強音,做出了一個典範。

洋洋灑灑的發言中,政策與策略自然是中心,但巴羅佐也談到了學術研究的地位,這也是前沿的政治家們運籌帷幄的基石:全球化是一個大型的決策。這個決定權不在政府,或許一部分由市場決定,但最終「科學與技術」起到的才是最關鍵的作用。

與愛因斯坦髮型相似的馬可•費凡尼校長的發言則更像是語重心長的學術報告,他談到了一個嚴肅卻也是最關鍵的問題: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高等學府,它的價值不應該依照它的排名、它的預算或者是專利數量來衡量。大學也不應該把重點放在那些能吸引媒體目光的項目上。總需要有一些人去做一些「沒意思」、「不時髦」的研究。大學應該把重點放在最關鍵的問題上,那就是通過學術研究去宣揚真理,幫助學生分辨「時髦」與「方法」。而這一切不是等待明天,而是從現在做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朝俄加深關係 中共為何小心翼翼「旁觀」
歐洲新議會形成 專家:歐中關係只能變更糟
亞馬遜集團將在德國再投資100億歐元
歐洲盃冷知識:揮舞這種德國旗小心被罰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