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革支出 提高施政品質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新政府即將上任,面對近四兆元的中央政府債務,學者建議應從支出面進行改革,重建財政紀律;稅改方面,則應配合促產條例落日,調降營所稅及薪資所得者稅負,至於遺贈稅改革,則可以先緩一緩。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孫克難表示,雖然最近兩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達到財政平衡,但若將特別預算計入,仍有財政赤字,尤其是政府經常性支出並未縮小,反而排擠到公共建設支出,並不是好現象,未來新政府應朝支出面進行改革,提高施政品質。

學者:暫緩遺贈稅改革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也指出,新政府要有重建財政紀律的決心,適度削減支出,重大建設不要太多,有些不是很必要的應重新考慮,有些則可採BOT的模式;至於爭議許久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新總統應出面協商,以總統的高度解決長期以來中央與地方爭錢的問題。

稅改方面,孫克難認為,調降營所稅確可改善投資環境,但綜所稅調降卻無法徹底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目前薪資所得占綜合所得總額七十五%,占稅收比重也達六十%,即使未來新政府兌現承諾,調高薪資扣除額,若資本利得及海外所得未納入課稅,所得分配改善仍有限。

孫克難建議,資本利得暫時可以先分離課稅五%或十%,用較低的稅率,先課了再說。至於調降遺贈稅,他認為引導資金回流的效果有限,改善投資環境才能吸引資金回流,而且,遺贈稅改革應與綜所稅連動,「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林向愷則表示,稅改順序要搞對,遺贈稅一年稅收只有二百多億元,不是很重要的稅,而且大幅調降遺贈稅會被質疑「租稅不公」,因此,遺贈稅改革可以緩一緩,目前先不要談。

林向愷認為, 目前最優先的應是稅基合理化,取消軍教免稅要繼續推動,因此增加的稅收,一部分回補軍教人員,一部分用來調降薪資所得者的稅負;此外,促產條例落日後,增加的一千四百八十億元稅收,應用來降低營所稅及薪資所得者稅負。

林向愷也指出,「能源稅條例」應該繼續推動,能源稅開徵之後同步取消汽燃費及貨物稅等,可達到稅制簡化的效果,增加的稅收又可以用來補貼薪資所得者及調降營所稅。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