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為何篡改了美國人文章的標題?

taodax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3月29日訊】3月27日,[新華網]國際頻道轉載了3月25日[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作者蒂姆.哈克勒的一篇文章:[民主是人類的自然狀態嗎?](附後),標題被改成了[西方民主并非人類普世價值] 。前面還加了一段解說:”文章說,歷史證明,是文化決定了哪個國家適宜民主。只有在那些具有啟蒙文化傳統的國家,才能實行西方民主制度。西方民主不是人類的自然狀態。”

這篇文章引起了各個網站的轉載和熱烈討論。[搜狐][鳳凰網][騰訊][天涯][網易][中華網][人民網][北方網]….據[凱迪]網友說[參考消息]也轉載了。

乍一看,哦?美國人也開始懷疑民主制度了?仔細一讀,讓我大吃一驚:中國的媒體竟然篡改了作者的標題和見解!

作者蒂姆.哈克勒在文章中提到了1787年-1788年[美國憲法]制定和討論期間及其之後,就如何合理地設置協調中央政府的權力和州政府的地方權力問題,傑斐遜(43歲)的反聯邦派和漢密爾頓(30歲)的聯邦派展開了辯論;當時的美國政治家都是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的信徒,他們為[美國憲法]的制定作出了各自的貢獻;由此而發展出來的民主共和黨和聯邦黨形成了美國兩黨制的雛形。而在其後實踐和辯論之中,[美國憲法]不斷得到了新的解釋和內容的豐富,一直是美國穩定發展與創新活力的源泉。很難認為作者是在對此抱怨,他只是對美國政治制度的民主與共和之混合比例作出預測而已。

作者問:”16年過去了,我們還能相信這一點嗎?”但回顧美國幫助日本民主改造用了7年半時間,贏得冷戰的勝利用了45年時間,追溯更遠的起源,經歷了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1776年美國獨立革命,1789年法國大革命,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1991年的冷戰,才在全世界範圍內戰勝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確立了人類普遍適用的民主法則。從1800年只有三個民主制度的國家,1900年是13個,至今已有130多個國家相繼採用了民主制度。其中有各種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地區,儒教的臺灣和南韓,神道教為主的日本,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印度,伊斯蘭教的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東方文化的蒙古和俄羅斯,…事實證明:民主政治制度適用於所有的人類社會,與文化無關。在300年人類各民族的共同探索下,已經成為人類普世價值。

而作者在文章中明確表示的是:”民主不是人類的自然狀態。”這意味著.自進化使人類離開動物界的法則越來越遠,文明的發展經過了漫長歲月,近300年來,一個嶄新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漸形成,使人類脫離專制的野蠻與愚昧。世界各民族已經找到了在民主價值觀的基礎上建立全球文明的未來藍圖,今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經歷更多的鬥爭,以贏得最後的民主全球勝利,使人類得到徹底的解放。

這個生長在自由空氣中的美國作者沒有提到的是:民主制度的珍貴之處,它的民選議員,法定反對黨,民辦媒體,民辦出版社,民間社團,獨立司法,獨立檢察官,享有集會示威自由的人民…為社會搭建了一個多麼高效的信息核實網—追查政府腐敗官員的謊言(1972總統尼克松)和醜行(1998年總統克林頓,2008美國紐約州州長斯皮策),阻遏了政府官員文過飾非的撒謊愛好。使法律的制定,政策的實施,官員的品德能力,效率的高低,費用的去向,…都暴露在人民的監督之中。

今天只有渴望自由呼吸自由表達的中國人,才真正欣賞和羨慕民主制度的這一優越性。對照我們的處境:屹立5個月而不倒的假虎照,1000億所謂的無錫污染治理新方案,解釋不清的12月份國家氣象局的拉尼娜預警,不明的豬藍耳病來龍去脈及其觸發的通貨膨脹,上海市社保局違規運營329億…人們的危機感和擔心在日益增加。

近日,人們在交流在慶祝臺灣民主實踐最新的勝利和成熟的消息,人們在討論不丹的民主改革,….經過了60年不民主的痛苦經驗,人民已經開始認識到民主制度所提供的高效信息核實機制和自我糾偏機制,任何對民主價值的歪曲和貶低只會被人民當作反面教材和嘲弄的對象。

附錄:

民主是人類的自然狀態嗎?

2008年03月25日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摘錄自[新華網 ]:

16年前,我曾試圖解答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的老問題:美國是更像托馬斯‧傑斐遜還是更像他的競爭對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預言的國家?

傑斐遜認為,受過足夠教育和具有良好德行的普通人能夠明智地自治,自由是人類天生的願望,世界上的獨裁者和暴君終將被推翻。而漢密爾頓則認為傑斐遜的觀點是異想天開,因為人性本身就排斥自治所必需的智慧。

1992年時,我曾斷言美國和世界反映了兩人的觀點,但他們的論戰并未決出勝負。如今,漢密爾頓顯然佔了上風。

在1787年,漢密爾頓觀察了一些州議會的所作所為後斷定:「(議員的)問題總是什麼能夠取悅而不是有益於人民。」但他進一步指出,問題出在人民自己而不是議員身上。他說,人民「小聲抱怨賦稅,大聲抗議統治者」,然後再投票給吸引我們最惡劣本性的煽動家。

傑斐遜在漫長人生的最後一封信中表示,他希望美國的民主實驗「成為喚起人類的信號,使人們去粉碎他們受了愚昧與迷信的蠱惑而加於自己身上的鎖鏈,享受自治的福祉和安全」。

到了1992年,人們還是有可能相信,傑斐遜的預言總有一天能實現。我們中的許多人認為,「自由和民主的福祉」也許終將傳播到全球的各個角落。

16年過去了,我們還能相信這一點嗎?我想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至少已經略微傾向於漢密爾頓對人性的悲觀觀點。例如,我們還能相信傑斐遜式的民主總有一天能夠實現并在非洲和中東立足?伊拉克戰爭的失敗令人對此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丹妮爾‧普萊特卡前不久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指出:「回顧過去,我曾堅信所有渴望自由的人一旦獲得自由,就將很好地利用自由。我錯了。」

歷史證明,是文化決定了哪個國家適宜民主。歷史還證明,我們能夠確定民主所必需的文化———啟蒙文化。

我們想像一幅19世紀的世界地圖,給所有參與啟蒙運動或直接受到啟蒙運動影響的國家(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法國、意大利、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希臘、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美國、加拿大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塗上顏色。

現在跳回21世紀,給所有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塗上顏色。這兩幅地圖基本上一樣。當年的22個國家(或它們派生出來的國家)現在都實行的是民主制度。現在有多少國家擁有一套正常運轉的民主制度而又不屬於或源自當年的22個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

這個事實告訴了我們什麼?只有那些文化歷史中包含了啟蒙觀點或類似觀點的人民,才會維繫乃至渴望民主。啟蒙運動是一個奇蹟,我們不應該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

我的觀點為什麼比16年前悲觀?如今,我們的公共話題更加粗俗,標準更加低下,我們容忍一個政黨公然將美國人分化成敵對的不同陣營,因為它相信這種戰略將在選舉中給它帶來微弱的優勢。在這樣所導致的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就重要問題開展成熟、穩重、理性的全國辯論。

民主是不是人類的自然狀態?美國是否能確保民主持續下去?我們時代的一個標誌在於,我們無法確定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浙江貨輪廣東惠來海域遇險  7名船員獲救
中國最大淡水湖開始春季禁漁
牟傳珩:聚焦西藏暴力事件
鎮壓西藏拒外媒 中共操弄訊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