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拓:苦難文學是橫貫古今的永恒主題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長樂臺北報導)2008中國苦難文學暨戒嚴與後戒嚴時代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於4月10日召開首日,臺灣鄉土文學作家、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王拓先生應邀來到現場即席演講。以其自身在戒嚴時期爲捍衛臺灣言論自由和爭取政治民主化進程中苦難經歷的回顧,高度讚揚中國自由文化運動創始人將苦難文學作爲研討主題意義非凡,他説苦難文學是橫貫古今跨越語言的永恒主題,讓人對人性有更深入瞭解。

王拓先生對與會者說:「臺灣曾經是全世界戒嚴最久的地方,在戒嚴時期,寫作是一個危險的行業。很多人因寫作而坐牢。如大家很熟悉的柏楊先生、陳映真先生。過去在戒嚴時代,不僅是寫出當局不喜歡的東西要坐牢,很多書、雜誌、歌曲被禁,但是那個時代的人都非常勇敢站出來爭取政治的民主和言論自由。比如像張清溪教授就是在臺灣民主化進程中貢獻出非常大的能量。他特別提到在鄉土文學論戰中、在整個民主化過程中與其並肩作戰的親密戰友,尉天驄先生、詹徹先生以及為捍衛言論自由自焚的鄭南榕先生。他說:過去很多人爲臺灣言論自由政治民主化作出犧牲和奉獻。」

談到自己走上從政之路時,王拓先生說自己是秀才造反。爲什麽要造反? 他披露:「就我個人而言,一直希望能成爲教授、作家、學者,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搞政治。儘管以前很多人鼓勵我出來從事選舉,從事政治,我都不要。」

「但是後來我發現從事寫作,在戒嚴的時代,還是會遭受迫害。所以我的教職被解除。甚至國民黨發動一場鄉土文學論戰,把我和陳映真當作叛徒來修理,說我是共產黨、是台獨。如此情況下,我發現我這個秀才不造反也不行了。不造反想教書沒地方教,寫文章沒有地方發表,好吧,我乾脆就來造反吧。我才走上政治。結果1980年底因『美麗島事件』被抓,坐牢4年9個月。」

談到坐牢,不能不令人想起綠島。王拓先生希望來賓有機會能到綠島看一看,他說:「綠島在臺灣歷史上擁有一定的意義。在戒嚴的時代,它關了很多臺灣的精英。很多政治犯都在那裏。在柏楊先生的倡議下,在綠島建立一個『垂淚碑』紀念在戒嚴時期關在那裏的這些精英們,柏楊先生寫的碑文我覺得非常令人感動,他說『在那個年代,有多少母親為他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

原本不想與政治有緣的他,卻當了國會議員十幾年,擔任文建會主委多年。但是他坦言:「說真的政治不是我所愛,我還是希望我能夠回到書房去寫作。」

他說:「今天主辦單位用中國苦難文學作爲主題,我認爲是非常好的文學議題。苦難文學是橫貫古今跨越語言的永恒的文學主題。從文學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偉大的作品都跟苦難有關,都跟描寫苦難有關。如果一個作家能夠深入描述苦難一定能成就偉大的文學。我們以苦難文學作爲主題來做深入地研究一定會帶給社會很多啓發。讓人、讓讀者對人性有更深入的瞭解。因爲對人性的深入瞭解,會讓人變得更加寬容、更加慈悲、更加有愛心。

他強調:「不是有選舉就有民主了,有了選舉往往離真正的民主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臺灣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來講,比起中國大陸是有一些進步,但是比起歐洲的民主國家我們還是落後。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王拓原名王紘久,鄉土文學作家、政治受難者與政治人物,1980年美麗島事件後被捕,判處有期徒刑六年,1984年假釋出獄。目前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代表作品有《金水嬸》、《望君早歸》和《咕咕精與小老頭》等。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