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柏楊以文史創作反思 見證台灣民主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九日電)作家柏楊今天因呼吸衰竭病逝,享年八十九歲;這位見證歷史、創作多年的自由作家,一生顛簸,近幾年來才受到肯定,並獲得台南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也陸續將自己一生的手稿、文物捐贈兩岸,但大部分的手稿留在台灣,台南大學並成立柏楊文物館收藏,規劃成立柏楊研究中心。

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也將柏楊全部著作的各種版本、創作時參考用的書與雜誌,以及部分手稿、獄中手稿、讀者或作家之間的書信、相關剪報、照片、各種影音紀錄、柏楊使用過的文物等五十六箱文物收藏,將成立柏楊文庫,籌備研究中心,並計劃將這些文物數位化。

柏楊(本名郭衣洞)一九二0年生於河南省輝縣,早年因國共內戰顛沛流離,在困頓中勉力向學,獲東北大學學士學位;一九四九年來台後,歷任屏東、台南、草屯、台北、樹林等地教職,作育英才,桃李滿園。

一九五三年柏楊發表第一篇散文後,隨即走上創作及論述之路,一九六一年在自立晚報連載的「異域」,受到好評。一九六八年,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譯文事件,身陷牢獄十年,卻仍在獄中創作不輟,精神令人感佩。

柏楊平生有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等歷程,共完成「柏楊全集」、「柏楊版資治通鑑」、「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等文學、歷史、思想著作一百餘冊,約一千五百萬言。

文學創作曾獲得國際桂冠詩人獎與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重要獎項。

除了文學論述成就,柏楊也致力推動民主,曾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贈促進中國民主傑出人士獎,並推動綠島人權紀念碑的落成,他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人權紀念碑落成當天談到,紀念碑的落成,是一項莊嚴、隆重的宣示,是對慘烈犧牲者的安慰和歌頌,正義雖然來得遲,但來得再遲的正義,仍是正義;人權紀念碑昭告全國、全世界,天下沒有終結不了的暴政,而人類的尊嚴和公義,千年萬世,永存人間。

柏楊在民主、人權、史學及人文社會領域成就非凡,並對傳統中國提出反思檢討,他的貢獻受到肯定;他曾說「大陸可戀、台灣可愛,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深刻描繪他對自由的追求和肯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