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馬英九代表的文化價值

張倫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4月9日訊】二零零八年兩岸三地的一件大事就是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成為台灣民主進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關於這次大選的意義,論者多有詳盡闡發,這裡姑且不論,筆者只是想從與馬英九先生近年來多次接受採訪所談內容和以及與其一些個人接觸中所得的一些感受來談一個困惑了幾代中國人的文化重建問題。

近代以降,經三千年未有之巨變,中國文明的傳統秩序崩解。在痛苦和緩慢的解體過程中,在沿海和內地的一些都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北京,在東西交匯、傳統和現代的相撞中逐漸發展出一些新的文化要素。承載這種新要素的多是些既得傳統文化底蘊也深窺西方文化之妙的國人。他們進學校,出外洋,從政,經商,寫作,參與社會活動,常常兼通中西,將中國人修身做人的工夫與現代意識相融貫通,落實工作與生活,從而發中國現代文化的濫觴,成就新生活、新思想,新學術與新事業的範式,至今仍被後人效仿、研究、學習。

這種新文化具有人類學上講的那種本土的上位文化和西洋現代文化結合的特性,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國民黨視為其在政治上的代表,將中共視為與其相對的那種文化在政治上的代表,那基本上是一種本土下位文化與東歐俄國以反西方方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隨著代表前者文化特質的人在四九年中共主政後陸續邊緣化或去台赴港、定居海外,這流脈在大陸本土沉寂中斷。後者則循著以俄為師路線繼續發展,對傳統的批判也因缺乏參照和制度條件游移於自大和自卑、狂妄和虛無之中。自我封閉,政治掛帥,沉渣泛起,造成對文化整體的嚴重破壞,其貽害至今猶深。

改革開放後的文化價值和過程,一言以蔽之:回到四九年前。但由於破壞嚴重以及政治原因,也因缺乏承擔新文化的社會載體,這種文化建設至今成果乏善可陳。與此同時,那支在港台的新文化流脈卻開始步入一個新的發展境界,馬英九可謂其中的傑出代表。 無論從其待人接物、處事風格、言談話語中,我們都可清楚地感受到久遠的中華文化對其深厚的影響。以父母教誨兼自我修身齊家得到的操守清譽,在台灣解嚴後這段有些混雜的歷史進程中,他能脫穎而出,成為人們心中最具誠信的政治家,這不能不說是台灣之幸,台灣民主之幸,也是中華文化之幸——因為,近代以來,抱持中國文化立場的人要麼頑固僵化,排外守舊;要麼坐而論道,道德至上與世事無補,其結果常常是損害了中國文化生命的更新再造。

一如旅美著名學者張灝先生受西方思想啟發所得的結論那樣:因人性惡之部分,民主才為必須;而又因人性善的成分,民主才有可能。古希臘思想家早已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民主制度的存亡是與公民對制度的維護意願、道德水準相關的。在兩岸三地都處在重要的歷史轉型過程中的今天,政治人物的道德水準將會成為轉型代價高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多提倡些天下襟懷,為國為民的承擔精神、多講些修身齊家的操守是必要的。而馬英九所堅守的 「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以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待人以誠,治事以敬」的文化價值也是值得肯定的。

馬英九的勤政廉政與清廉自持在台灣家喻戶曉。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不抽煙、不上酒家、不跳舞、不賭博,一天兩頓只吃盒飯,即使要出席應酬,也是吃過盒飯過才去。做市長頭3年吃了2000多個盒飯,並且每次吃個粒米不剩。34年來,他總共捐血達146次,平均每年捐血達4次以上,自稱是「血馬」一匹。他的器官捐贈卡不知簽了多少張,死後的「臭皮囊」早就捐給「慈濟公德會」,現在全身無一處是他自己的,全身都被預約光了。所以,當政治對手攻擊他「貪污公款」時很少有人相信。

但僅此當然不夠,亦不足以成就現代中國文化。中國傳統中的缺失之一正如馬英九在過去幾次採訪中再三強調的正在法治意識之淡漠,而這恰恰是現代文明的核心之一,也是西方文明最需要國人借鑒學習的。這位哈佛法學博士出身的政治家對法律的堅持甚至甘願為此付出代價的意志,近代以來中國政治家無人出其左右。零四年台灣總統大選後為維護法律尊嚴不惜冒得罪本黨同志和支持者的言與行便為一例證,當可載入史冊,曉示來者。

誠如著名作家林達所言,「台灣的成熟並不是過去八年的結果,它經歷了漫長準備。台灣人的文明是無聲成長滋潤起來的。雖然經歷二.二八這樣的惡性事件,可在事件過後,政治衝突的層面在迅速減小,絕大多數民眾還是可以留在政治衝撞之外、有一個正常生活。台灣土地改革和平完成、始終保有自由經濟制度。雖然台灣威權政治局部破壞了法律,但是司法構架從來沒有被完全打碎過。禮義廉恥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民主制度源頭的西方制度文化和歷史教育,從來沒有中斷。不僅今天的馬英九等政治上層人物,都是西方民主國家嚴格訓練出來法律人,民眾對民主制度也並不陌生。」「東西方文明在這裡相遇、結合,有其共同的核心。有個台灣朋友這樣說,他最痛心的並不是前政府出現貪腐,而是惡性的政客操作會毀壞民眾的品質。他的擔心是對的,民眾文明素養的水準,也就是民眾的成熟度,這才是民主轉型是否順利、轉型後能否順利前行的基礎。」(《在台灣看選舉》)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對自由民主的真誠信仰,對法制的堅持,對個人修養的追求,這些都凸現出馬英九作為一位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融會中西、古今的新型政治家的風采。他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是政治家們該走的方向,或許,這正是每個中國人作為現代公民最終應該努力要走的方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中國文化在一個開放的制度環境裡當會煥發新的生命力,這也是他給我們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原載《民主中國》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馬就職國宴  高市府提供搭乘捷運愛之船
呂:兵推為新總統延後 盼馬重新思考
開放兌換人民幣 台立院配合修法
傳劉兆玄組閣  王金平:樂觀其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