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幼兒的提問

亦然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2~4歲的幼兒,會從早到晚不斷的問媽媽「為什麼?」「怎麼會那樣?」如:「為什麼會下雨?」「糖怎麼會是甜的?」等等。

  孩子眼中的現實世界,什麼都是新鮮的和令人驚奇的。他們想用語文表達這種發現,但不知怎樣表達才好,所以就求助於媽媽。

  媽媽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但是,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媽媽有時也回答不了。

  孩子未必完全是從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種問題的。當他有了問題,一問媽媽就得到了解決,於是感到讓母親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問往往是在這種心情驅使下提出來的。因此母親對於孩子的提問,不應該像百科全書似的,機械的答覆了事。應該在啟發孩子動腦思考的同時給予回答。

  當問到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怎麼辦呢?孩子並不是僅僅要求自然科學式的答案。母親不妨像詩人那樣去解答問題。當有兩、三個問題不能馬上回答時,最好不要隨便說「忘記了」、「不知道」。否則,當妳向孩子提出什麼問題時,他也會不加思考的回答說「不知道」、「忘記了」。

  媽媽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解答時,應該告訴孩子「等會問爸爸」或查查字典,以留下探討的餘地。當孩子提出能夠通過自己的思索去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反問孩子「你是怎麼想的呢?」任何時候都不要說「現在很忙,別提那些問題」不可阻攔孩子的提問。

  因為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就想讓孩子博聞多識,這是不成的。知識是生活的消耗品,缺乏有生氣的生活的人就不能積攢知識。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如何。光看電視的孩子,就不會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之類的問題。即使有了疑問,也會立即為電視所解答了。

電視的作者,光是製作一些不給孩子留下疑問的作品。孩子習慣了這一手法,知道一定會給出答案。所以,應該賦予孩子能激發他們提供「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之類的問題的活生生的生活。◇(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各個年齡段的兒童都能夠完成一些他們那個年紀的孩子所能做的事。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新的能力,而且給孩子信心讓他做得更好,是育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 上個月學校舉辦的家長日中,有一位教授這樣說:「在座家長多半與我有相同的成長背景,記得在小時候,要是在學校或外面跟人打架、被人欺負,回到家一定不敢吭一聲,因為我們知道,說出來的話只有一個後果,那就是再挨一頓打,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被同學揍了、或是當老師的敢碰我寶貝孩子一根汗毛,現在的家長隔天就到校理論或鬧到校長室去,……」
  • 我們家長討論著是什麼因素造成價值觀的改變;因為如果文具、外套丟了,又久久的沒人招領,是工商社會的功利主義造成的?是為人父母的身教造成的?還是學校的教育失敗了?
  • 孩子很小的時候,大約兩歲左右吧,有一回走在路上,我指著路邊轎車車牌的號碼,跟他說:「0」。此後只要剛好看到「0」,就告訴他:「0」。不多久,他自己就發現了一個「0」,當然囉,我們彼此都很興奮。這是孩子識字的開始,很自然、也很好玩。
  • 小孩子要的不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他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大於感官層面。有了電視以後,孩子好像就不會玩了,每天放學回家便守著電視機,被動的接受別人灌輸給你的訊息,一旦沒有電視便茫然不知該如何打發時間。被動慣了,主動的機制生鏽了,想動也動不了了。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