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北京防恐 奧運門票晶片錄個資

【大紀元5月2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28日外電報導〕中國監控北京奧運每一階段維安事宜,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甚至創下奧運先例,在所有門票中都植入微晶片,記錄門票持有者的照片、護照資料、地址、電子郵件與電話號碼,目的是不讓可能鬧事者接近可容納九萬一千人的國家體育場(鳥巢 )。除了恐怖份子外,中國政府也擔心抗議者揮舞西藏旗、反中旗幟,甚至穿著標榜政治訊息的T恤。

北京奧運會門票包括開閉幕式門票、體育比賽紀念票和熱敏票(即現場列印發售的門票 )三種,其中8月8日的開幕式門票是所有門票中最昂貴的,最高價為七百二十美元(約二萬二千台幣 )。北京奧運的所有門票都植入微晶片,每張門票內的晶片帶有唯一的序列號,與觀眾資料庫相聯;但只有開幕式與閉幕式門票包含照片與護照資料。

侵犯隱私權、個資失竊風險

不過,將個人資料植入微晶片的做法,已引起有關隱私權與個人身分資訊可能遭竊的疑慮。專門提供網路安全與身分認證諮詢的澳洲安全專家克拉克說,中國應把注意力放在找出危險物品,而不是去擔心持票者身分。

中國已緊縮簽證的發放及加強對飯店與遊樂場所的安檢,這些都是為了在奧運前夕追蹤外國人動向。此外,若干大型公眾集會被取消,數以千計閉路電視攝影機將部署在奧運會場內部與四周。主辦單位坦承會安排安全人員穿便服,凡是搭乘地鐵與主要巴士路線的乘客,都將接受嚴格安檢。

中國已發展出號稱全世界最先進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 )技術,用來緊密掌控本國公民與邊界。但奧運門票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進行入場辨識,在克拉克看來,卻有資訊容易遭竊的風險。

中國當局一開始考慮將全部六百八十萬張門票限定個人使用。德國兩年前在世界盃足球賽中也一度考慮這麼做,目的是防止黃牛與足球流氓鬧事,但最後打退堂鼓,因為這會讓門票難以轉移給他人或轉賣,寧可在每一場比賽中掃描五百至一千張門票而非所有門票。儘管如此,最後仍造成大排長龍,球迷與國際足總怨聲載道。

儘管負責北京奧運門票系統的業者保證有緊急因應方案,但克拉克指出,資料有誤、門票持有者弄錯門票及身分資料遭竊取,都有可能發生。他說:「若有人拿六張票給六個人,他們必須不斷地換票,才能拿到正確的門票。如果搞錯了且被分到不同隊伍,入口處就會出現嚴重延誤情況。」

相關新聞
以色列坦克繼續深入拉法西部地區
沙特取代中國成為新興市場最大借債國
納斯達克加強審查中港企業IPO 防暴漲暴跌
最吸引富豪移民的十國 美國第二加國第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