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外交工作的良善與真誠

楊仁壽

標籤: ,

【大紀元5月9日訊】近日報載:台灣金援巴紐10億元遭侵吞案,台灣外交部充分授權金紀玖,建交案失敗,但因內控失靈,導致「建交費」被金捲走,民進黨執政8年來,在外交上一味短視近利只求一時效果,終於在卸任前18天爆發外交醜聞。無獨有偶,1999年國民黨執政時,台灣跟巴紐建交,只有短短16天,當時國際上盛傳台灣出了25 億金援給巴紐建交,當年的《時代》雜誌還將這場建交案列為年度十大醜聞的第9名。

在中共的牽制下,台灣目前只擁有23個邦交國,分別為亞東太平洋地區的帛琉、吐瓦魯等6國;中南美洲的瓜地馬拉、巴拉圭、聖露西亞等12國;非洲的布吉納法索、甘比亞等4國;以及歐洲的教廷。顯然大都屬於經濟實力比台灣稍差的國家,因此,經濟援助與金錢援助成為外交策略的主軸。

就如同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需要朋友,一則滿足情感上的需要,一則彼此幫忙;一個企業需要建立網絡關係,彼此在資源上互通有無。而邦交國還進一步提供國家安全功能。不管是個人交朋友,企業尋找事業夥伴,或是國家間的建交,彼此間相信對方的良善與真誠都是基本的要件。

近年來外交部的確做了很多努力,也付出許多人民的納稅錢,但是成果卻是有限的。台灣必須認清,在中共這個干擾力量持續存在的情況下,外交困境是不會改變的,邦交國數字只會起起伏伏,不可能長足成長,台灣必須放棄邦交國數字的迷思,應該檢討的是外交的意義、價值、與手段。

如同外交部所宣示的,台灣外交理念是「秉持民主人權、經濟共榮、和平安全」,而外交手段是「持續雙邊高層互訪、派遣農業技術團、鼓勵廠商投資強化雙邊關係、以及人道援助」。台灣在邦交國間的確在農業技術協助、廠商投資促進邦交國經濟,以及人道援助上有不錯的聲譽。但是也以金錢外交而惡名在外。

正式邦交關係可能是一時的,例如拉攏或直接協助邦交國的政治人物,而建立外交關係;但是實質的友誼可以是長久的,例如藉著對邦交國人民的生存貢獻,表現出台灣人民的良善,以及與當地共同具有民主、和平、人權等理念的政治人物交往,表現出台灣人民良善的價值信念,而建立長久的關係。

當台灣的國際聲望是正面的,台灣的協助是邦交國的人民而非政客所感受的,建交會水到渠成不需強摘。交到更多朋友是我們的願望,但是手段必須符合良善與真誠的原則。在外交運作上,台灣需要的不只是合乎體制,而是更為良善的價值信念,以及正當的手段。◇(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思材保命信曝光 矛盾百出
外交掮客案  台法部:不隨新聞報導起舞
接受媒體訪問 柯承亨:吳思材保命信是胡扯
金紀玖開記者會說明?檢方:盼返台接受調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