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營養師:吃粽子少沾醬 搭配蔬果 減輕負擔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四日電)端午節將至,由於台灣南、北粽子口味不同,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桂華建議,民眾在包粽子時可混加五穀雜糧,食用時少用沾醬,並搭配蔬菜、水果,既可以吃出美味,又可以減輕負擔。

張桂華指出,南部粽子是以生糯米混和材料後,整串放進水中煮熟,熱量低、口味清淡,因此吃的時候,許多民眾會再加上花生粉和醬油膏;而北部粽子則是將糯米等先炒過後再蒸熟,鹽分與熱量較高,由於香味重,因此食用時比較少用醬料。

在眾多口味的粽子中,還有沾果糖或砂糖食用的粿粽、鹼粽,以及豆沙粽等,在端午節大啖粽子之際,如何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鹽分,又能兼顧營養均衡呢?張桂華建議,民眾可以選擇將糯米混加五穀雜糧,再利用蒟蒻、豆干取代高油脂的肉類,就能吃出美味與健康。

她說,吃南部粽的醬料要少沾,醬油可以先稀釋,以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吃北部粽則要避免再加醬料。另外,像粿粽在製作時會在粽葉上先刷一些油,豆沙粽會用糖和豬油去炒料,而鹼粽為了口感通常會加硼砂,這些都要適可而止。

自己包粽子的民眾,張桂華建議選擇包五穀粽,蛋黃可以用栗子或蓮子取代,餡料可以加入紅蘿蔔、香菇、筍丁等多纖食材幫助消化,並且以滷來取代一般的油炒方式。此外,包豆沙粽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吃鹼粽時以代糖取代果糖或蜂蜜,都是減輕負擔的好方法。

張桂華指出,吃一顆粽子等於吃進一碗飯、兩份肉類與兩分油脂,因此她建議每天以攝取一顆粽子為原則,否則吃多了不僅讓血糖增高,腸胃的飽脹感也很難受。

而在吃粽的同時,應該要搭配青菜、蔬菜湯與水果來補充不足的營養。張桂華說,粽子是高油、高糖、高鹽與低纖維的食物,吃粽子時就不要再吃白飯,可以搭配一盤燙青菜,或是高纖又退火的冬瓜湯,或是其他當令的蔬菜湯,食用後再加上一份水果,就是最完美的組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