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初級教材《三字經》第四單元

【原文】
玉(1)不琢(2) 不成器(3)
人不學 不知義(4)

為(5)人子 方(6)少時(7)
親(8)師(9)友(10) 習禮儀(11)

【讀音練習】

玉(y□) 不(b□) 琢(zhu□),不(b□) 成(ch□ng) 器(q□),
人(r□n) 不(b□) 學(xu□),不(b□) 知(zh□) 義(y□) 。
為(w□i) 人(r□n) 子(z□),方(f□ng) 少(sh□o) 時(sh□),
親(q□n) 師(sh□) 友(y□u),習(x□) 禮(l□) 儀(y□)。

玉(ㄩˋ)不(ㄅㄨˋ)琢(ㄓㄨㄛˊ),
不(ㄅㄨˋ)成(ㄔㄥˊ)器(ㄑ一ˋ),
人(ㄖㄣˊ)不(ㄅㄨˋ)學(ㄒㄩㄝˊ),
不(ㄅㄨˋ)知(ㄓ)義(一ˋ)。
為(ㄨㄟˊ)人(ㄖㄣˊ)子(ㄗˇ),
方(ㄈㄤ)少(ㄕㄠˋ)時(ㄕˊ),
親(ㄑ一ㄣ)師(ㄕ)友(一ㄡˇ),
習(ㄒ一ˊ)禮(ㄌ一ˇ)儀(一ˊ)。

                        
【字詞義解釋】
(1)玉:材質堅硬,表面平滑有光澤,呈半透明狀,摸起來很柔細的一種美石,通常是用來作為裝飾品或雕刻的材料。
(2)琢:以雕刻或磨的方式來加工玉石。如:「雕琢」
(3)成器:製作成可使用或精巧美好的器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成材、可造就。
(4)義:合宜的事情或正道、正理。
(5)為:擔任。
(6)方:當、在。
(7)少時:年幼的、年輕的時候。
(8)親:接近。
(9)師:能夠提醒或教導我們做人處世道理的人。
(10)友:在這裡是指能夠促進我們在品德上有所提升的朋友。
(11)禮儀:禮節的規範與儀式。

【譯文參考】
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仔細的雕琢,就不能成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資質,但是如果不努力學習,就無法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人,要趁著年少的時候多親近良師、結交益友,虛心接受教導和規勸,並學習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的禮儀。

【問題討論】
(1)玉經過雕琢之後,可以變成精巧有用的器物。那麼我們人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愈來愈好呢?
(2)當老師或是朋友告訴我們哪裡做的不好該改進時,我們該怎麼辦?請跟大家說說自己的經驗。

【故事天地】

卞和獻玉

春秋時代,有個楚國人叫做卞和。有一天,卞和在山裡得到一塊還沒經過雕琢的玉石。他知道這是塊難得的珍玉,就捧著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叫他的玉工來鑒別這塊玉石。玉工看了看,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厲王以為卞和拿石頭來騙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斷左腳。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捧著那塊玉去獻給武王。武王也叫玉工來鑒定。玉工說:「這不過是塊石頭罷了。」武王也認為被卞和欺騙了,就叫人砍斷卞和的右腳。

武王死後,文王登基。這時,卞和抱著他那塊玉石,在山腳下痛哭起來。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淚都哭干了,最後眼睛都流血了。文王聽到這個消息,就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遭到砍腳刑罰的人很多,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呀?」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腳被砍斷而悲傷。我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卻被認為普通的石頭;忠誠的人倒被說成騙子!」文王知道了以後,便叫玉匠把那塊玉石拿來仔細雕琢一番,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寶玉。而這塊珍貴的寶玉,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心得寫作單】

(1)蘊藏在石頭中的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寶玉。小朋友,請你想想,石頭中的玉石就好比是我們的天賦,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天賦充分得以發揮呢?
(2)卞和雖然被厲王砍斷左腳,卻仍然將玉獻給武王,為什麼他會這麼堅持呢?
(3)真理有時很不容易被人接受,也往往必須付出代價,但堅持到底的結果往往是被歷史與人們肯定的。請舉出其它的例子和大家分享。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百六(1)是清明,立春(2)五戊(3)為春社(4)。寒食節(5)是清明前一日,初伏(6)日是夏至第三庚。
  • 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 《三字經》最早是宋朝私塾教本,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科書,但一開始究竟是誰開始用這種三字一句的形式編寫的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宋朝的王應麟先生寫的,也有人說是宋朝末年的區適子先生寫的。

  • 昔(1)孟母(2),擇(3)鄰(4)處(5),子(6)不學(7),斷(8)機杼(9)。竇燕山(10),有義方(11),教五子(12), 名(13)俱(14)揚(15)。
  • 養(1)不教(2) 父(3)之過(4) 教不嚴(5) 師(6)之惰(7)
    子(8)不學 非(9)所宜(10) 幼(11)不學 老(12)何(13)為(14)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