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定觸礁 美嚴批印度中國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畢儒宗編譯)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沙克28日在日內瓦以罕見的嚴厲口吻,抨擊印度及中國的不合作,將導致世貿組織(WHO)在過去七年來試圖達成全球貿易協定的努力功虧一簣。沙克說:「他們的行為將整個多哈回合(Doha round)七年來的談判推向了極度危險的境地。」

沙克向153個國家的代表們表示,美國「勉為其難地接受」一項開放製造業產品及農產品市場的妥協計劃。但印度卻反對一項由世貿主席拉密提出的方案,中國則反悔其在上週同意的條款。

自2001年開始多哈回合談判以來,因為經濟機構及利益的嚴重差距,窮國與富國間的衝突就持續不斷。原本世貿組織希望本週能在降低關稅及對農產品及製造業產品補貼上達成協議,然後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全球性的貿易協定。

雖然,談判在上週五出現突破性的進展的跡象,由於各方利益依舊無法擺平,仍然無法達成協議。印度說,美國及其它富裕國家的不合理要求是談判出現僵局的主因。

沙克則指責印中兩國堅持將農產品關稅提高。美國及其它農產品出口國認為,這完全違反了貿易談判的精神,因為農產品談判的原本立意是協助貧窮國家靠增加農產品輸出來改善經濟。

沙克指控中國試圖將棉花、大米、糖及其它大宗物資排除在世貿降低關稅名單之外。他說,中國及印度,通過控制了大批貧窮的國家,以保護兩國自身利益。

沙克說:「諷刺的是,這些政策(高關稅)對貧窮國家的不利影響最大。」

古巴、海地、菲律賓及委內瑞拉等30個國家,與印度及中國在世貿農產品談判上結盟。

開發中國家一直要求已開發國家大幅減低對本國農產品的補貼。他們歸罪這些補貼扭曲了國際農產品的真實價格及阻礙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美國及歐盟國家則要求開放工業製品市場及服務業作為交換條件。

在經過一週沒有結果的會談後,世貿主席拉密說服主要國家做出艱難的妥協。歐盟將減少農業補貼達80%,美國農業補貼將減少70%。美國去年花了90億美元在農業補貼上。

在產品貿易上,富裕及貧窮國家都做出讓步。開發中國家的工業製品關稅在20% ~ 25%之間,關稅降的越多,獲得的特殊保護例外條款也越多,許多開發中國家借此保護如汽車業等策略性工業。

巴西及中國在上週五暫時答應這些妥協後的協議,印度則繼續反對。但中國在週末則推翻了週五的協議。

沙克說,除非中國及印度「立即成為問題解決者,而不是阻礙,否則我們所有人都會空手離開日內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商會:台灣應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
強度四年僅見 WTO代表徹夜談判企求解除僵局
世貿組織談判強國另行集會 台灣等八國不滿
世貿全球自由貿易談判近尾聲  恐以破裂收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