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盛裝的京奧取悅了誰?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綜合編譯)北京奧運從開幕以來,除了林妙可的「假唱」與煙火「假腳印」,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號稱「全數售空」的奧運門票與「滿場空位」的運動場兩者間的強烈對比。不僅如此,穿著制服、經過組織的啦啦隊在空蕩的運動場上填補空位,更是讓全球媒體與觀眾傻眼。《華盛頓郵報》以「盛裝的北京邀不到觀眾」為題,指出北京的尷尬;《紐約時報》也以「受訓精良的粉絲隨時準備填補空位」為題,消遣了欲蓋彌彰的北京奧運。

網球場、棒球場、游泳館(水立方)、拳擊與手球場,幾乎場場都有從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的空位。甚至連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和俄國雄獅圖斯諾夫(Dmitry Tursunov)的賽事都有四分之一的座位留白。買不到票的電視機前觀眾納悶;場中揮汗如雨的選手們失望;灑下大筆金錢的贊助商氣憤;老拍到空位的各國媒體質疑。所有的人都想問兩個問題:「既然票銷售一空,熱情的觀眾去哪裡了?」「那些穿黃色制服,連比賽規則都搞不清楚的啦啦隊從哪來的?」

中共官員的答覆如下,星期日的大雨和週一是壞天氣的氣象預報可能嚇走了一堆人。有些票是許多場次共同使用的,觀眾來了這場,就去不了那場。初賽的觀眾本來就比較少,隨著賽程,後面的比賽牽涉到得牌,觀眾自然就會增加了。不過官員將最大的矛頭指向贊助商,稱他們因為贊助賽事而拿了很大一部份的票。北京奧運籌委會發言人王偉說,贊助商拿很多票送給他們的重要顧客與朋友,可是這些人不一定那麼想親自到現場看初賽。不過,負責發放票給諸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希爾頓(Hilton)等主要贊助商的SportsMark總裁Keith Bruce說,他所租的運送贊助商到比賽場地的巴士班班客滿,也沒聽說客戶手上有餘票的。

不過中共政府自己也提供相當多的票給國營企業的員工,尤其是那些沒有棚子遮陽避雨的賽事。這些國營企業員工可能不想用這些票到場中接受日曬雨淋。針對中共的說法,外界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中國因應京奧實施嚴格的簽證管控政策,可能才是讓手中握有票的外國人到不了現場的主因。北京的所有旅館與觀光景點都抱怨旅客不到過去八月份應有的水準。在戒備森嚴的天安門廣場流連的大都不是個別觀光客,而是各國奧運代表團的團員。北京的旅館業者抱怨,奧運應該為北京帶來更多的商業,但事實卻遠遠低於期望。中共政府「少來少麻煩」的心態,竟在炎熱的八月帶給北京無盡的冷清。

但為了面子,「造假」不斷的京奧又出招了。這一次派出的是清一色黃色制服的啦啦隊。這些穿著「職工文明啦啦隊為你加油」的啦啦隊員坐在炙熱的太陽下,戴著白色鴨舌帽,隨身帶著毛巾與報紙遮陽。他們揮舞著紅色小旗,拿著紅色扇子及啦啦棒(加油棒)。有些人自稱是藍領工人。他們拿了工廠或公司發的票,「被組織來學習加油與歡呼」。

一名在北京汽車製造業工作的年輕人王禮(音譯:Wang Li)說:「我們公司派我們來參加壘球的場次,但其他的工人被派去參加其他的比賽場次。我們輪流來加油。」王禮說,工人們都有被指導,他們學會了「奧運加油!中國加油!北京加油!」等歡呼。這些人被派來為兩隊的人加油,以炒熱氣氛。王禮說,派人參加的責任落在場次經理的頭上。如果他們發現觀眾席的人數不足,就要組織啦啦隊來遞補空位。

另一位稱自己為鄭小姐的啦啦隊員說,他們在工廠就學了幾招歡呼的招式,有些還拿公司發放的DVD 學習帶回家學。鄭小姐說,他們不知道會被派到哪一場賽事加油,一切等指派。鄭小姐的隊伍被分派到中國對羅馬尼亞的女子手球比賽。入座後,整體看來還是有很多空位,他們就被重新安排座位,直到畫面看起來好看些。他們為雙方隊伍加油,她說:「很多人看不懂手球,所以我們來這裡。因為我們是友善的中國人。」不過這個啦啦隊離去時,紛紛將用來加油的啦啦棒丟到垃圾桶裡,似乎沒人想要這個紀念品。

另一方面,大片空位不僅引來進不到中國的外國觀眾不滿,也招致中國國內觀眾的批評。32 歲的資深數位設計工程師吳啟發(音譯:Wu Qifa)說:「我們想要買票,卻買不到票。我同事想要透過網路購票,失敗了。我嚐試排隊買票,現場簡直就是人山人海。我覺得賣給外國人的票根本沒賣完,或者買到票的人進不了中國。」另一位去年買到票的孟夏南說:「我去年就買票了,坐在最後一排,前方卻有一大堆空位!」孟小姐說:「看到那些空位,我簡直氣炸了!」

北京奧運的空位疑雲就如同北京上空的灰塵般揮之不去,以「造假」勾勒出的華麗北京奧運到底取悅了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觀眾席大片空位 缺乏熱鬧氣氛
看比賽太興奮腹瀉 上海觀眾出現奧運症候群
冉雲飛:奧運造假為哪般?
紐媒:北京奧運的「完美外表」露破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