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具體而又神奇的一樁報應

羅真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長州有個秀才名叫馬士麟,自小隨從父親在北樓讀書,閣樓窗開的方向和賣菊花的王老頭的露台,相距不遠。

一天早上馬士麟起得早,靠在閣樓窗前,張望四周景色。這時天剛微微亮,他見王老頭在露台澆完菊花,正要下露台去。這時有個挑糞的,擔著兩個桶,想要上台幫王老頭澆花。王老頭推辭說不需要。而挑糞的卻執意要上去,於是兩人便互相推讓起來。

由於天剛下過雨,台坡有些打滑,而且坡度很高,王老頭用手推挑糞人的時候,由於挑糞人站在下位,一不小心滑倒了,滾下露台。王老頭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下去扶他,但只見挑糞人一動不動的躺在地上,那兩個糞桶正壓在他的胸前,他的兩條腿已經都僵直了。這一下,可把王老頭嚇壞了。無意中把人家推倒給摔死了,這可怎麼辦啊?他嚇得不敢做聲,悄悄開了後門,拖著死者的腿,拖了遠遠的一段路,把他放到一個河邊,再把那擔糞桶放到屍體的旁邊。然後悄悄回去,關上家門,躺下來,裝著沒發生什麼事的樣子睡下了。

馬士麟那時候剛十二歲,年齡雖小,但他對這事的全過程,卻看得清清楚楚。想著這事人命關天,不敢亂說,就關上了窗戶,裝做沒看見。

天漸漸亮起來了,只聽得外面到處在傳;「河邊死了人!」裡保已經報了官。等到中午時,武進縣的知縣已經到了,檢查了一番說:「屍體沒有傷痕,應該是不小心失足跌死的。」於是又問了問旁邊的各戶鄰居,都說不知道,於是官府就命人把屍體入棺加封,出告示找尋死者的親人,掩埋了事。

事隔九年,現在,馬士麟已經二十一歲了,入學做了生員。由於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他從小就招收學徒授經。督學使者劉吳龍,將要到此地檢查考核。馬士麟早起溫習經書,他打開窗戶,見遠遠的巷口,有人挑著一擔桶,徐徐而來。仔細一看,正是當年死去的那個挑糞人。馬士麟大驚,以為他是來報王老頭的仇。過了一會兒,只見那個挑糞人走過了王老頭家門,並沒有進去;而是進了一個李家的大門。這個李家頗為富有,也算是近鄰,與王老頭家是對面。馬士麟覺得很疑惑,於是跟隨其後。跟到了李家門前,看到他家的一個老僕急急忙忙跑出來。馬士麟問道:「你為何這麼忙迫?」老僕回答說:「我家娘子今日分娩,要趕緊去找接生婆。」 馬士麟問:「有沒有一個挑桶的人進到你們的家中?」那人回答:「沒有的。」這時就見門內有一個奴婢跑出來說:「不用找接生婆了,娘子已經生下個公子了。」馬士麟意識到原來挑糞人是來托生的。但奇怪:李家那麼富有,挑糞人是哪裡修來這樣的福氣呢?自此以後,馬士麟就特別留意李家小孩的一言一行。

又過了七年,李家的兒子漸漸長大了,他不喜歡讀書,而喜歡養鳥之類。而王老頭已經八十多歲了,依然和以前一樣健康。他的喜歡養菊的習性,越老反而越癡迷了。

有一天,馬士麟又起早在窗邊四望。見王老頭正在露台澆菊花,李家的兒子也在自家露台上放鴿子。忽然有十多隻鴿子,飛到王老頭的花台欄杆上去了,李家小孩急了,怕鴿子飛丟了。於是再三的呼叫,鴿子卻不動彈。小孩沒辦法,於是就在地上尋了些石子,朝鴿子扔去,目的是想趕走停留在王老頭那裡的鴿子,讓它們飛回家來。不料石子卻打中了王老頭。老頭被嚇了一大跳,一失神,沒站穩,從露台上滑了下去,過了一陣還不見起來,兩腿已經僵直了。小孩見到這個場面,嚇得個半死,不敢作聲,偷偷的關起窗戶回家了。

天漸漸亮起來,王老頭的子孫見他還沒進來,就出房門來找,見王老頭失足摔死在露台下面。都非常難過,大哭一場,然後,把他安葬了。

後來馬士麟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向幾個朋友講了出來。過了些時候,劉繩庵相公也知道了這件事,很有感慨的說:「一個挑糞人,一個王老頭,他們之間的因果報應,是這麼的巧合,真算是天理公平了。而他們兩個當事人,卻都不知情。只有這個姓馬的外人,見證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可見天下事,吉凶禍福都有來因。而且這些報應,都是對等、均衡的,沒有絲毫的差錯。只可惜那無窮無盡的報應,都缺少個像馬士麟這樣的冷眼旁觀者,來從中見證罷了。

(事據:清代袁枚《新齊諧》)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7/25/5403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萬曆年間(西元1573 - 1620年),京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鎮江)人張某的文章頗有名氣。但七次考試都未曾入選。張某為此氣憤不已,於是在文昌閣住宿,希望在夢中得到神的指點。
  • 邵道是明朝池州人(池州即今安徽省貴池縣),在衙門中充當皂役,擔任管理囚犯的工作。皂役也就是衙役,因為古時衙役多穿皂色(黑色)衣服,故而又名「皂役」。
  • 清代著名作家、詩人袁枚,在《新齊諧》中記述:滕縣的夏鎮,住著一位蔣翁,勤儉持家。生了個兒子,卻游手好閒,致使家道中落。蔣翁非常憂心。他熟識關帝廟的一位陳道士,知他仁德忠厚,足堪信託。便悄悄帶上五百金,對道士講:「我已年老,兒子不成器,我死後,他如能改悔,請用這些錢周濟他;假如他仍然不成器,您就用這些錢去修廟。」
  • 清代紀曉嵐的四叔,名叫紀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看到一個人騎馬飛馳而來,突然被路邊的柳樹枝條掛倒,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跌到地下。當時路上有好些人,走過去一看:那個人已經好像氣絕了。
  •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古印度憍賞彌國的國王有位名叫莎曼娣的王妃。莎曼娣王妃的侍女常到花店買花並從花匠那兒聽聞佛法,回宮後便向王妃及其他侍女宣傳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從此王妃和她的侍女們都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她們當然很想當面拜見釋迦牟尼佛,但害怕國王會反對,只好在釋迦牟尼佛經過皇宮到其他弟子的家時,透過皇宮建築的孔洞悄悄的向師父行注目禮。
  • 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福州福清縣人李元禮,擔任漳州龍溪縣主簿,代理縣尉的職務。有一次,他抓捕了六個強盜。按照當時朝廷的制度規定:「抓獲強盜七人以上者,可晉升一級官職。」
  • 清代博學之士紀曉嵐,收集了很多當時的奇聞軼事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一書,書中記載了許多因果報應之事。其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清代時江寧有位書生,他借宿在某官宦人家的廢花園裡。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他發現有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從窗外往裡偷看。
  • 在面對邪惡的時候,如果那些有職責,有義務,有能力剷除邪惡、抑制邪惡的人不做為,不履行自己除惡的職責與義務,放縱了邪惡的話。那麼他有可能也是在造業,從而導致自己將來遭報。
  • 在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代裡,祗樹給孤獨園附近有一個名叫鉤葛的獵人。他生性殘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鉤葛帶了弓箭,領著自己養的一群獵狗到森林去打獵。路上遇見一位托缽化緣的僧人,鉤葛很生氣的自語道:「今天要倒楣了,一大早就碰到一個光頭,我看今天什麼也獵不到了。」說罷很生氣的往森林裡走去。
  • 有一個人名叫羅吉亭,本是讀書人。但是他為人孤傲,性情凶狂,不相信善惡有報。經常寫一些謗佛誣道的話,到處張貼。有時還寫些攻擊佛教和道教的長文,念給別人聽。人們都說他窮極無聊,但他依舊不覺悟,不改正自己的錯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