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有定數

唐玄宗和回向寺的前世之緣

曉輝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6
【字號】    
   標籤: tags: ,

唐玄宗在開元末年夢見有人對他說:「請你拿著手巾五百條,袈裟五百領,到回向寺裏去佈施。」他醒來後,就問身邊人回向寺在什麼地方,大家都說沒有什麼回向 寺。於是,唐玄宗派人找道行高深的僧人,讓其去尋訪回向寺。

有個居無定所的狂僧,出面應召道:「我知道回向寺在哪里。」唐玄宗問他需要幾個幫手,他說: 「只要拿到該帶的東西及名香一斤,馬上就可以去。」唐玄宗把這些東西送給他後,這位狂僧就進了終南山。

狂僧走了兩天,來到了深山極為險峻的地方,卻什麼也沒見到。忽見他的前面出現了一歌石頭碾子,他吃驚地說:「此處人跡不到,怎麼能有這種東西呢!」他便在 碾子上點燃了帶來的名香,從中午到晚上,不住地禮拜禱告苦苦哀求。過了很長時間,山谷裏升起了濃霧,咫尺之間都辨不清物體。後來霧漸漸散開,在半山腰處見 有紅柱子白牆,玲瓏精緻宛如圖畫。過了片刻又變的清晰起來,一座寺廟矗立在雲間,門上有巨大的匾額,匾額上寫的正是「回向」二字。狂僧非常高興,急忙往上 攀登,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寺門。

此時正是黃昏時分,寺內傳來了鐘磬敲擊聲與僧眾念佛的聲音。守門人盤問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後,便領他進入廟中。先遇到有一個老僧對他說了一聲「唐皇帝萬 福」,又讓他跟在別人後面,到各個房間散發手巾等物。最後,每樣東西都只剩下一份,而有間房子只有空床,也沒有人。

狂僧把來意說了一遍,老僧笑著讓他坐下,對侍者說:「到那間房子裏把笛子拿來。」侍者將笛子拿來,狂僧一看,原是一支玉笛。老僧問道:「你見過那個胡僧沒 有?」狂僧回答道:「見過。」老僧說:「這支玉笛是暫且代替你的君主的。國內要有災亂,有無數人要死掉。這支玉笛名字叫做磨滅王。那間空房子是你君主的房 間,你君主在寺裏時,因為愛吹笛子,所以被貶到人間。這就是他常吹的那支笛子。如今期限已經滿了,馬上歸還他吧。」

第二天,老僧留狂僧吃過飯後,對他說:「你該回去了,可以把這支玉笛交給你的君主。還有他的這份手巾與袈裟,也讓他自己收存著。」狂僧於是施禮告辭,童子 把他送了出來。才走了幾步,又見雲霧從四面聚攏起來,等到雲霧散開時,卻再也看不見回向寺在什麼地方了。

狂僧回來後,帶著手巾與笛子等進宮獻給了玄宗,並講述了事情的全部過程。玄宗聽了大為感慨,拿起笛子吹了起來,好象他先前吹過這支笛子一樣。

過了二十多年,便出現了安祿山之亂,狂僧所說的那個「胡僧」,就是安祿山。@*
(選自《太平廣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清朝康熙年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好一派興盛景象。那時,我是一個大戶人家的莊主,為人忠厚,做事耿直,待僕人如同姐妹兄弟,心慈面軟,樂善好施。喜養花鳥蟲魚,尤其對鸚鵡特別偏愛。
  •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稱,主張慎言內省戒懼, 撰有《孝經》、《曾子》、《大學》等著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曾參說的。
  • 清朝年間,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後來幸好被朝中一位大臣遇到,正好老兩口無兒無女,於是將這個女孩帶回家,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撫養。由於這是一位朝中的重臣(王爺),所以這個孩子也從此成了格格。
  • 清代末年的外交官、政論家薛福成(1838--1894)說:無錫人汪寫園,是一位前清的進士。他在作四川知縣時,他的頂頭上司姓牛,人們都稱他牛知府。汪寫園與牛知府既是上下級關係,又是同鄉同學,關係非同一般。所以,他對牛知府的情況,就知道得很多。
  • 一九四二年,在韋勉齋先生任陝西永壽縣長時的一位事務員張生有,是陝西彬縣人。彬縣與永壽縣相鄰,兩縣距離僅只五十華裡,因此,張生有等於是當地土著。所以,韋勉齋對張生有,知之甚詳。
  • 毛共王朝三世祖江澤民在位時,據說花了數億元「重修清史」,大陸傳媒從電視、廣播、電影到報紙、雜誌無不充斥著康熙、乾隆、雍正皇帝的身影;中共大肆宣傳今天中國人民在偉光正的共產黨領導下,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康乾盛世」,宋祖英唱道「天天都是好日子」。四世祖胡溫上台後,一面接過江澤民的「太平盛世」調子高叫「大國崛起」,另一面卻頑固地拒絕任何政治改革,導致國內外各種矛盾日益深刻和尖銳。中國今天的情勢,像極了一個世紀前的清末,真可謂世紀輪迴,很有可能重演百年前的一幕。在這個意義上說,全民和中共統治者一起重溫晚清史既有益又諷刺。
  • 俗話說:欠債要還天經地義! 但是現在人心不古,多見的是賴債逃債的人 。法律還設有債權的年限,過了期限債務就消失了。然而,債逃了一時、逃了一世,真的就得以無債一身輕了嗎?還有的說「下輩子做牛做馬來還!」這句話背後可能有深意,而不僅僅是一句遊戲之言!
  • 北宋後期諍臣劉安世,時人稱之為「殿上虎」。他的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當時奸臣當道,蔡京將他連續貶謫,在貶所他在夢中見到了一個道士,當他見到出生的幼子時恍然領悟,道士轉生到劉家做兒子。前世的一段血債,這位北宋名臣又是怎麼償還的呢?
  • 活人兼職陰差隊長,揭祕真實的勾魂過程;為什麼有人靈魂已走,肉身卻還活著?人的壽命其實與健康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