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城坑道 見證地下金門民防史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七日電)金門外島在兩岸軍事對峙緊張年代,不但軍方有坑道,就連民間也有,全縣行政中心所在金城鎮城區的地下,正是有條全長二千五百多公尺的民防坑道,經過金門縣政府斥資整修,現在已經是一遊地下金門、見證民防歷史的熱門景點。

孫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金門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四十四天挨了中共四十七萬餘發砲彈,因此,戰後不僅軍方開挖坑道,民間也是挖防空洞、民防坑道,軍民一起打造「地下金門」奇蹟。

在全島軍民開挖地下坑道中,金城鎮城區,不但為金門縣政府及所轄單位聚集地方,也是絕大部分中央駐金單位辦公地點,因此,為確保戰時政經運作,將既有土質坑道加以擴充,成為水泥的民防坑道。

根據金門縣交通旅遊局的調查研究,金城民防坑道是由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下轄的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出資,委由陸軍二九二師、一二七師兵工協建,工程於1978年三月十四日開工,翌年六月五日竣工,歷時一年二月有餘,動支經費達新台幣一千六百餘萬元。

金城坑道包括主坑道、支坑道等,全長二千五百五十九點二公尺,設有待避處二十五處、防護鐵門二十五扇、進出突擊口二十二處、曲折射擊位置七處、淺水井一口、雙層機槍堡二處、發電機室一處等設施,形同地下堡壘。

尤其是,坑道連接金門縣政府、福建省調查處、民眾自衛總隊、土地銀行、金電公司、金城車站、金門郵局、金門縣農會、金城鎮公所、西門里公所、國民黨金門縣黨部、育幼院、金門高中、中正國小、金城幼稚園等,構成集防衛、黨政、動員、經濟運作於一體的地下戰鬥網。金城坑道施建時,正逢1979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建交,中國停止對金門砲擊,金馬外島由原本砲火相向,進入沒有砲聲的時代,因此,坑道啟用後,重要性跟著降低,四十歲以下金門人,恐怕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戰役史蹟為金門觀光特色之一,金門縣政府為活化利用金城民防坑道,積極爭取離島建設基金和交通部觀光局經費補助進行整建,重建「地下金門」城防體系,開發為觀光賣點。

今年初啟用的金城民防坑道,在金城車站二樓新設入口坑道主題展示館,並以車站起至金門高中出口間的地下坑道及碉堡,設置主體坑道體驗區,包括:民防展示館、砲擊聲光體驗區、黨部作戰指揮中心、糧秣庫房區、砲擊體驗區、坑道構工展示區、金門精神音樂組曲播放區、出口服務區。

為充實夜間旅遊行程,金城民防坑道開放時間為每天下午三時三十分至晚上九時三十分,每一小時安排專人導覽解說服務,一趟遊程三、四十分鐘,金門民防歷史盡收眼底。

金城民防坑道啟用後,遊歷過台灣觀光客,禁不住會給自己「YA」的歡呼,顯示出想要一解兩岸烽火年代地下金門的秘密,金城民防坑道肯定會讓人不虛此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