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學新突破﹕鼠細胞轉變成新類細胞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建明編譯報導)據最新一期《自然》科學雜誌報導﹐哈佛大學生物研究人員成功將老鼠體內的普通胰腺細胞轉變成可產生胰島素的新一類細胞。除了為糖尿病患者帶來好消息外﹐科學家們相信﹐該研究方法的適用範圍遠遠超過此而已﹐它將掀開人體自我培養替代組織﹐治療許多疾病的新配方。

這是一年之內第二項指出醫生可能使用病人自身細胞治療疾病的試驗﹐從而避免使用胚胎幹細胞所牽扯的政治和道德等問題。此外﹐該試驗研究是在活老鼠體內進行﹐而不是在試管裡﹐因此更為安全。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將該研究方法延伸﹐可在心臟病爆發後在心臟上培養新的心細胞﹐或者利用神經細胞附近的其他細胞培養新的神經細胞以治療多種頑疾。

賓州大學著名物理學家John Gearhart對這項研究評價指出﹐這是一個重編細胞的「重大突破」。

領導該研究的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主任梅爾頓(Douglas Melton)則表示﹐這項研究是否適用于人類還是一個未知數。

傳統的幹細胞研究是使用一個未成熟細胞﹐並通過科學手段將其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新類細胞。而梅爾頓組所完成的試驗卻是使用一個已經成熟了的細胞將其轉變成為另一類成熟的新細胞。

梅爾頓說﹕「就像一個科學家不用回到幼兒園從新學習就可以變成一名律師。」

據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先使用一種毒藥將老鼠體內所有生產胰島素的胰腺細胞殺死﹐使老鼠患上糖尿病。隨後﹐研究人員將一種可以控制細胞基因的特制病毒輸入老鼠胰腺內。三天後﹐研究人員在老鼠體內發現新的分泌胰島素細胞。一個星期後﹐被病毒感染的五分之一細胞開始生產胰島素。

試驗結果也發現﹐新的胰島素分泌細胞是從原來的成熟細胞轉化而成的﹐而且成功運作了好幾個月。然而﹐新細胞並沒有能夠提供身體所需要的所有胰島素。梅爾頓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數量太少所導致的。

幼兒糖尿病研究基金副主席Richard Insel對此表示﹕「這個方法的成功效率非常高。」

梅頓強調﹐老鼠胰腺細胞與胰島素分泌細胞的基因非常相似﹐所以比較容易「轉換」﹐但是如果要在兩種很不一樣的細胞之間搭橋的話就很難說了。而且﹐把病毒注入人體體內的做法也是不安全的。

1993年﹐梅爾頓的兒子被發現患I型糖尿病。「我每天早晨醒來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麼製造分泌胰島素的細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