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聽話不給簽證 中共慣用手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柯文哲醫師的赴中簽證被莫名其妙「做掉」,對很多經常往返兩岸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從中共的角度,所有涉外事務,都是從統戰的角度出發;推動交流的背後功能,常可孤立少數份子並加以打擊。

如果兩岸互不往來,自然沒有可以統戰的對象。然而,「配合」馬政府的大舉西進開放政策,給了中共絕佳的機會。

「國共平台」就是北京的經典之作。透過拉攏國民黨過氣政客,手法與中共建政時找國民黨投降人物權充花瓶一樣,可謂用盡其剩餘價值。放在兩岸關係,中共不僅藉此「以黨制馬」,也弱化台灣主權與公權力。

政治上如此,其他交流更難脫統戰魔爪。例如:在經濟上中共曾喊出不歡迎主張台獨的台商到中國投資,之後便發生奇美創辦人許文龍被迫在退休感言上講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用政治表態挽救其在中國事業。

有人認為與中國多往來,能催化改變,但事實恰恰相反。中共逐漸悟出增加交流,恰可提升擴大統戰的能量,當一堆人都已絡繹不絕到中國經商、文化交流,可使其他被拒於門外者,被迫面臨信仰與現實的抉擇。

中共對付其他國家手法,也如出一轍。像美國幾家大的電腦搜尋引擎公司,為了做中國生意,居然交出使用者的私人資料,造成中國境內異議人士遭逮捕。

如果不聽話,就不發簽證、不給機會,這套伎倆更經常用在必須客觀中立的學術界。例如很多人質疑「中國通」立場親中,美其名是他們因較瞭解中共的思維,但真正原因是為獲得到中國境內的研究機會,而需有所妥協。

過去美國學術界對中國政策看法,被分為屬於鴿派的「紅軍」,與屬於鷹派「藍軍」。若進一步分析,可發現所謂持溫和立場的紅軍,多屬常到中國進行田野研究的學者;顯然與中共綿密的統戰運作有關。

回到柯文哲的簽證事件。從辯證的角度看,就是因為胡錦濤宣示擴大兩岸各界人員的交流,更有利於中共去區別所謂敵我關係,並擴大拉多打少的統一戰線。可以確定的是,柯文哲將不會是唯一的例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