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捍卫狩猎权 卑南族大猎祭具多层意义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6日电)“年祭”是卑南族最主要的祭典,是全部族人参与的盛事,一系列的祭典具有文化传承、敬老尊贤美德,以及挥别阴霾迎向积极人生的多层意义。

台东卑南族8社10部落,每年的12月底至隔年1月初,举办将近15天的年祭活动,包括“少年猴祭”、“大猎祭”、“除丧祭”三个主要祭典。

率先登场的是“少年猴祭”,参加的对象是国小一年级至国中三年级的部落青少年,分成训练战士、驱邪祈福和服从三阶段。

过去卑南族青少年必须有很长一段时间集中在“巴拉冠”(聚会所)接受斯巴达教育,一方面训练服从,一方面保卫家园,直到成年前接受最后的胆识(刺猴)和帮忙部落祈福、驱邪后,才能离开聚会所。

随着时空环境转变,现在的“猴祭”浓缩成1天1夜,晚上青少年分成两队搏斗,训练青少年成为强悍战士。过去卑南族虽不会主动攻击其他部落,但防御心相当强,一旦外人入侵猎场或部落,他们会剽悍地捍卫家园。

青少年打完群架后,化装成凶神恶煞,在阶级领导人带领下,挨家挨户驱邪、祈福;少年大声吼着“哈拉巴盖”,吓走邪灵;屋主则会让青少年带走一些糖果,代表带走今年的不幸和不好的事。

翌日清晨,青少年会拿着刺猴竿奔向猴祭现场,首先接受长者持棍击打臀部,主要用意是训练青少年服从长辈。卑南族和阿美族一样,相当注重年龄层观念,必须服从部落长老。

接着,青少年开始刺猴,必须凶狠地刺向稻草做成的猴子。过去刺的是真正的猴子,因为猴子是所有动物中最像人类的,长辈要青少年刺猴,看着猴子冒出鲜血,是要训练青少年上战场和猎首的勇气;另一方面,猴子也象征邪灵和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刺死猴子赶走霉运,同时要祭祀猴子,感谢猴子承受部落所有不幸。

“猴祭”过后,紧接着登场的是“大猎祭”,大猎祭是卑南未来勇士传承狩猎技巧的训练,因此会有长者陪同上山,青年只能带着少许的米、盐,分组各自进入山区寻找猎物。猎捕的方法可设陷阱捕捉、也可以猎枪狙杀,打到的猎物交由耆老依古法熏烤,带回部落与族人分享,重现卑南族人的分享文化。

大猎祭期间,过去一年有丧事的丧家必须远离人群独自生活,避免将秽气带给族人。

大猎祭结束后,猎人和勇士们护卫长老回到部落,妇女准备丰盛的食物迎接;接着是“除丧祭”登场。通常除丧祭都在元月1日,同时配合跨年迎新。

卑南族部落里,过去一年有丧事的丧家,不能参加部落社交活动,在大猎祭后由长老除丧,挥别不如意的一年后,这些丧家才能重新参与部落的社交活动,迎接崭新的一年。

卑南族“年祭”系列祭典,是卑南族社会和生活型态的浓缩,因此除了狩猎、分享文化的传承,也提醒年轻人学习长幼有序、敬老尊贤的美德,还要有更积极的人生观,挥别过去阴霾,迎接新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