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

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 您怎麼看?(1)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欄目熱線直播節目。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10月9日在挪威奧斯陸宣布,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奧巴馬獲得。

FLV下載收看
WMV下載收看

那麼這個結果超乎外界的預料,也備受爭議。不過奧巴馬在致謝演講時說,這個獎不是給他個人的,而是給美國的。

那麼您怎麼看奧巴馬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呢?您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標準是什麼?為什麼這個結果會受到爭議?歡迎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您也可以通過Skype和我們連繫,Skype地址是RDHD2008。

首先為各位介紹今天現場的兩位嘉賓,這位是社會經濟學家程曉農先生,程先生您好。那麼另外一位是資深的時事評論家陳破空先生,陳先生您好。

陳破空:主持人好。

主持人:首先我們想請程先生跟我們的觀眾朋友介紹一下,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和理由,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呢?

程曉農:根據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宣布的這個介紹內容來看,他們是基於以下這樣的理由,就是奧巴馬在加強國際外交和人們之間的合作方面所做的貢獻。其中特別提到,他們認為奧巴馬通過強調對話與談判,把對話與談判重新帶入國際外交當中,算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我這裡想補充一點,從一些材料看,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評獎的時候,它的標準不一定是提名人的實際貢獻。而在相當程度上,反應的是評獎委員會成員們的願望。也就是說他們希望鼓勵獲獎人,按照評獎委員會委員們的願望,沿著那個方向去做。所以帶有鼓勵性質。

主持人:陳先生,奧巴馬這一次獲獎,如果按照程曉農先生所說的這種願望的話,那麼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希望奧巴馬做什麼呢?

陳破空:對。諾貝爾和平獎很有有意思,就說諾貝爾和平獎是由在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那麼其他的獎項像醫學、物理、化學、文學都在瑞典的諾貝爾委員會。而那些獎項是完全看實際貢獻的,特別你的文學創作有多少,有多少作品;你的化學、你的物理做出了多少的重大的貢獻,那完全是看成績來的。絕對不會說看到一個願望,看了誰有這個做貢獻的願望就給他發獎。

但諾貝爾和平獎確實是有一個很靈活的尺度。一方面來說,縱觀歷史諾貝爾和平獎,大多數的確是基於得獎人的貢獻來評選這個諾貝爾和平獎。但是有一部分,像剛才程曉農先生所介紹那樣,是基於諾貝爾和平獎的願望來做的。

那麼我想他這次對奧巴馬的願望,無非是這麼幾個,一個是認為奧巴馬把當時布什時代的單邊主義扭轉到現在的多邊主義,把以戰爭訴求為主的這麼一個布什主義扭轉到一個和平對話與妥協的時代。那麼這是鼓勵他繼續和平對話。

另外就是奧巴馬在前不久跟俄國總統會見的時候提出了最終要達到全球無核化的這麼一個要求,國際社會也是鼓勵無核化。同時奧巴馬跟布什總統有一個不同的態度,其它國家要求美國帶頭排解減少大氣暖化的現象,但布什當時是非常持保留的態度。

但是奧巴馬就率先表明要美國要帶頭減少氣候變化,改善大氣暖化的現象。在美國這方面有具體的指標來做這件事情,所以他提出了鼓舞人心的計畫,那我想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可能希望他能夠完成這些計畫或願望。

主持人:那我們看到這次歐洲對於他獲獎的很多民意調查,都顯示說他不應該獲獎。那您能不能給我們說一下國際對奧巴馬獲和平獎的反應呢?

程曉農:歐洲的政界人物,對奧巴馬一般是從外交領域角度予以祝賀。但是歐洲的媒體,好像反應的讀者的反饋並不理想,比方法國《費加羅報》的讀者有64%不滿意這次結果;德國《世界周報》有83%的讀者不滿意;西班牙《世界報》91%的讀者認為奧巴馬不該得獎。所以看起來民意的反應和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評獎似乎有相當大的差距。

主持人:那我們看歐洲是這種反應。那麼在美國,美國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美國人應該是比較高興的,那麼美國的媒體和美國的各界是怎麼反應呢?

陳破空:美國的媒體基本上是持比較驚訝的,甚至於是負面的看法,就包括非常挺奧巴馬的《紐約時報》都感到非常的驚訝,甚至用「太早了!」來形容。美聯社的文章標題「奧巴馬獲獎了,他幹了什麼?」所以美國的媒體的調查結果也都顯示感到非常的驚訝!

因為很明顯的,奧巴馬上任才不到9個月,而他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名的時候呢,他1月20日上任,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截止是2月1日,才上任不到兩個星期他就被提名。現在還搞不清楚誰提名了他,甚至上個星期傳出不知他被提名了沒有,後來才證實他被提名了。

也就是說,他上任不到兩個星期就被提名了,而上任不到9個月獲得獎。他的很多計畫才剛剛提出來就已經獲獎了,所以這個讓美國人感到非常的驚訝,就是說媒體是普遍的難以接受。現在沒有看到一家美國媒體愉快的接受這個結果,而是感覺非常的驚訝。

補充一下剛才程曉農先生的幾句話,歐洲的政界都是出來支持歡迎的態度,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歐洲的態度是這樣,比如法國總統他是這樣講,他就表明美國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德國的總理和意大利的總理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對和平的鼓勵,國際社會的原子能機構的總幹事巴拉迪說表示對這一結果感到「由衷高興」。

但是波蘭前總統,也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華勒沙(Lech Walesa)卻說了一句代表性的話,他說他感到非常的驚訝,他才剛剛開始,還沒有做什麼事情的貢獻,他完全可以把這個獎給別人,他說他完全可以再幾年對他的評判,過幾年再對奧巴馬的表現做一個總結。

所以他的評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事實上證明了華勒沙的評價,代表了很多歐洲的民意,歐洲的媒體。儘管歐洲對奧巴馬的支持率非常高。比方我前不久去了歐洲幾個國家,都感覺民眾對他的期待非常的高。在對得獎這件事情,歐洲的媒體,歐洲的民眾根本不能夠接受,簡直覺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決定是非常草率的,甚至是令人不理解的,甚至有人用荒唐來形容。

主持人:那我們就先不說這個結果是好還是草率、荒唐。那麼看美國媒體的反應,我們就想像一下,比如說今天說胡錦濤得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那我想肯定是全國的媒體都會大張旗鼓的去宣傳,說什麼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個極大的成就。那為什麼美國的媒體就不能為美國的總統宣傳宣傳呢?為什麼和中國有什麼不一樣呢?

程曉農:我覺得也很簡單,美國的媒體是真正的自由媒體,不是美國政府的喉舌,更不是奧巴馬的喉舌。奧巴馬根本就不能夠管媒體的,相反媒體是監督奧巴馬的。

所以媒體的獨立性決定了他們不會因為總統獲得什麼榮譽,媒體就一定要出來讚揚,相反媒體的責任是在總統獲得某種國際性榮譽的時候,媒體要代表一種獨立的聲音,用一種比較嚴格的,略帶點挑剔的眼光來看看這位總統先生是否配得這個榮譽。

但是在中國就是不一樣,所有的喉舌都是共產黨的喉舌,那當然共產黨下一個命令,什麼樣的讚歌都唱的出來。

主持人:那說到奧巴馬獲獎,當然這個諾貝爾和平獎也不是奧巴馬自己給自己頒獎的,那奧巴馬在得到這個獎之後,他自己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陳破空:我覺得奧巴馬總統本人的反應是非常得體的。因為根據諾貝爾獎的習慣,在評出獎之後,他們要在還沒有公布獎的時候,提前打電話給獲獎人,要通知他。但是這次他們很意外的沒有打電話,因為當挪威奧斯陸諾貝爾委員會評選的諾貝爾和平獎出爐之後,美國是午夜,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去打電話通知一個正在午夜中熟睡的一國元首,所以沒有通知。

結果沒有通知就公布了。首先美國政府這邊是在早上6點的時候,奧巴馬被他的發言人從睡夢中叫醒,通知他這個消息。其實奧巴馬的反應首先是感到惶恐,感到吃驚,感到不能想像。通過發言人簡短的表達了這種惶恐,甚至是慚愧的心情。

隨後奧巴馬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他認為還不足以跟其他諾貝爾和平獎的那些得主並駕齊驅,他不認為他是屬於他們的行列,他不認為這個獎是他個人的獎項,他只不過認為是對美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鼓勵,之後他又特別發表了談話,仍然是以非常謙卑的一種低調的態度來反應這件事情,這證明他本人是清醒的。

民選總統他意外的獲得殊榮,他感到驚訝,他用實事求是來表達,而且以低調、謙卑的來表達。這樣讓反對的不同聲音可以接受。如果大家去批評去反對,他還傲慢的像獨裁者一樣,或者像社會主義的首腦一樣,就顯得不恰當,這表現就一個民主社會、自由社會民選總統的表現風度是非常恰當的。

主持人:那他這樣說會不會讓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很尷尬呢?

程曉農:我想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向來不在意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影響結果的評價,他們倒是有點自說自話。

陳破空:我想說一句讓他們有點尷尬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公佈的時候,諾貝爾和平獎的網頁立即做調查,就問觀眾對奧巴馬的貢獻知不知道,結果52%的人回答不知道他有什麼貢獻。結果報紙報導出來說諾貝爾委員會對這樣的調查結果很尷尬,所以還是說諾貝爾和平獎這次的評獎,反彈力可以說是歷史上罕見的。

主持人:那我們這次說的這次都談到了,就是各界的民意的反應。請問程曉農先生您對中國很有研究,對國際問題也是很有研究的。那很多人認為奧巴馬的確是像我剛才講的,他在被提名和他上任之間這兩個星期的時間,的確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貢獻,那您怎麼看呢?您覺得他應得這個獎項嗎?

程曉農:嚴格上來講,提名截止的時候,應該是被提名人所具有的榮譽也好,資格也好,成就也好,政策也好,應該是被提名截止期的時間來算的。如果確實以這個時點來講的話,當時奧巴馬是還在熟悉白宮辦公室事物的時候。

主持人:所以很多政策還沒出台。

程曉農:基本上授與他的榮譽,都是提名之後的事情,所以從這角度來講實際上和平委員會會稍微改變一下他們的規則,就是提名截止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有,然後把他後來事情算到他提名截止期的份上。這個作法稍微有點瑕疵。

主持人:您認為這個是不是也是引起爭議的地方的原因。

陳破空:那當然,因為這個很明顯,這次被提名總共有205人,是歷史上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最多的一次,這裡面大有資格的人大有人在。有人列舉了津巴布韋的總理茨萬吉拉伊,還舉了阿富汗的人權女鬥士,還有中國的人權鬥士胡佳,中國流亡的人權鬥士魏京生,很多人都被提名了,那麼有資格的人非常多。還有一些國際組織,所以奧巴馬根本沒有在人們輿論的預料之中,至少不是一個熱門人選,完全是個冷門。

所以奧巴馬獲獎就民眾而言是一個爆冷門,煤體也認為爆冷門,連奧巴馬本人也認為爆冷門,連美國政府也認為爆冷門,大爆冷門。就好像一個足球賽,國際世界盃正在打,一個不見經傳的隊突然打敗世界冠軍一樣,大爆冷門。所以這次奧巴馬當選這次諾貝爾和平獎和獎評選委員會的選定,確實有很大的關係,完全是他們主觀的決定,我想是完全沒有料到整個事件的反應。

主持人:好,我們有觀眾朋友在線上了,我們接一下加州于先生的電話,于先生您好。

于先生:我認為奧巴馬不具備任何資格獲得這個和平獎,但是他們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注意他,我感覺就是是不是給奧巴馬一頂高帽子,因為在過去美國對全世界發動了多次的戰爭。就包括前布什,那現在我就把高帽子加在你奧巴馬頭上,我看你未來幾年內還繼不繼打仗?

主持人:您還有其他意見嗎?

于先生: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觀點,你們怎麼看吧。

主持人:很好的問題,程先生。

程曉農:于先生講得很有意思,我個人覺得,奧巴馬提出來要在國際交流當中用對話和合作來代替軍事力量的較量。提法當然是好的提法,但是不見得它真行得通。所以美國媒體說「太早了」,也確實是如此。因為如果有一個美國總統提出一個漂亮的口號,就憑這口號漂亮就能獲獎、領獎,那麼以後就變成口號競賽了。

問題是這對話與談判能不能成功,我們現在真的不知道。比方美國和俄羅斯談判要削減核武器,俄羅斯的反應並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同樣的我們看到還有北朝鮮和伊朗正在積極發展核武器。如果說在奧巴馬任內,伊朗和北朝鮮的核武器獲得了巨大的進展,這個時候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該怎麼辦呢?

主持人:這個真是把自己置於尷尬境地了!陳破空先生,您對剛才于先生的問題怎麼看?

陳破空:剛才于先生提到的這個,有一個話是值得爭議。他說美國的總統都是發動戰爭,好像諾貝爾委員會授給奧巴馬是希望給他戴個高帽子,希望他不致於發動戰爭。我想這個說法稍稍值得爭議。因為戰爭有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戰爭,你要看是什麼樣的戰爭。

如果是像希特勒那樣挑起的侵略戰爭,日本軍國挑起的侵略戰爭或者是中共和越共幹起來了,中共和蘇共幹起來了,這樣的狗咬狗的戰爭,那是禍國殃民的事情。

但是像美國在歷史上所打的戰爭,一戰中挽救了世界,二戰中也是挽救世界,他擊敗法西斯,擊敗軍國主義,在後來的這些戰爭是為了捍衛自由和民主,而且並沒有因為戰爭去佔領別人的領土。美國還是50個州,沒有變成80個州、100個州,有的國家想加進來都加不進來。

另外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完全在受到恐怖襲擊的情況下,布什總統所做的正確決定。伊拉克戰爭雖然仗打得不順利,但是推翻了一個獨裁政權,而且改變了中東的地緣形式,插進了一個民主板塊,應該是功不可沒,只不過因為這戰爭打得不順手,受到美國人民的批判。而且有人認為他冒然行事撇開了聯合國單邊主義等等,方式方法值得推敲。

也就說你不能用戰爭不戰爭來說是戴高帽子,而且奧巴馬現在正在向阿富汗徵兵,做這樣的決定,不應該是用戰爭或和平來畫上等號,歷史上因為戰爭、因為和平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人都有。

主持人:好像不是一個必然的關係。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 您怎麼看?(上)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 您怎麼看?(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中國冤民站起來(1)
【熱點互動】中國冤民站起來(2)
西方世界看中共「十一」
【熱點互動】中國再現「民工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