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大辦品德教育研習會 道德是人生幸福根本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基隆報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1日舉辦品德教育研習會,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林火旺教授與臺大新聞研究所張錦教授做專題演講,許多關心品德教育的基隆各級學校教職員生200多人出席聆聽。

校長李國添致詞時表示:「幸福人生要專業也要道德,現代父母師長太注重孩子的專業教育,忽略了精神倫理的層面。有的優秀的大學生出社會後,科技人員因科技的傲慢,做了不該做的;甚至從政者不為社會造福反而傷害社會,道德從小一直在教育,但還不夠。」

林火旺教授以「品德教育和幸福人生」為題,談到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幸福,教育的價值是為人帶來好的東西。林教授舉一位成功企業家說:「用人以德為主,才為輔,才德雙全可重用。有德乏才,其德可用;有才乏德,其才難用。才雖乏可養成,故寧用乏才勿用乏德。」

很多人以為台灣的不快樂是經濟問題,但過去的台灣雖然窮,但大多容易獲得快樂。林教授表示,功利與單一的錯誤價值觀,使心靈貧乏而不快樂。現在人只問有沒有錢途,選醫學系的與細菌為伍,是為救人?還是為將來能賺錢?學法律的是為守法?還是為…有名有利不一定快樂,功成名就最後也是黃土一堆。

林教授說,人活著有用,是因為對別人有用才有價值。找到自己的適性,清楚自己有什麼特點、什麼料子,活的精采有意義。一個有道德的人,是處處為他人、為社會著想,一個人只為自己,路只會越走越窄。就像是以合作的精神方式與人相處,過程中處處考慮別人的利益,人際關係才可能持久穩定。


海大校長李國添感謝台大林火旺教授蒞臨演講

臺大新聞研究所所長張錦華教授說明,道德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媒體所呈現的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反應,因此媒體的表現,選擇是當下必備的生活素養。媒體素養是品德教育的一環,大學教育應培養參與型的公共知識份子,改變媒體生態。

張教授說,媒體報導真實公益是天職。要有努力報導事實的態度,努力探索事實,正面報導,平衡報導,而負面新聞,如果是真實的是很重要的,媒體應有效監督政府。張教授進一步舉例20年前六四天安門一張坦克車照片為例,在極權政府極力封鎖消息下,該照片見證當時,不容忽視。

兩位同為林姓電機系同學,很開心能聽到這樣的演講,最想知道媒體報導政府公家機關,為人民做了些什麼,有什麼弊端等。一些老師表示,將依張教授建議好好比報、判斷,揪出媒體病毒,拒絕它、檢舉它,還給我們有品的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