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品質是王道 他的黃瓜算條賣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侯千絹/里港報導〕「農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日前小黃瓜生產過剩,農委會收購小黃瓜銷毀,郭丈禎卻以「條」為計量單位,賣出高於政府收購價8倍的小黃瓜﹔風災讓芭樂產量銳減,郭杖禎以「顆」計算,被訂單追著跑,逆中求勝的秘訣是顛覆傳統農業行銷,嚴格執行農產品分級,用品牌走出不一樣的農業路。

屏東有3百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6年的大和異軍突起,品質及價位總是明顯高於市場價格,農民不再處於被動地位。

以目前市場搶手的芭樂來說,大和去年3月拿到屏東第1個生產履歷,立即試銷外國市場,以高品質換來訂單,今年正式外銷加拿大、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市場,外銷訂單不斷下,卻遇上88水災損失18萬顆芭樂,有訂單卻交不出貨,最近復育後開始外銷,今年的外銷比重僅佔4成,未來目標是提高到7成。

郭丈禎分析,目前芭樂內銷市場供不應求,果菜市場交易價格約在3、40元,但外銷價格至少增加4成。

至於小黃瓜,這個月初因為生產過剩,農委會啟動購儲機制,每公斤收購價4元,大和合作社卻接到小包裝的訂單,但每公斤售價高出政府收購價的8倍以上,完全不擔心生產過剩。

曾在農會工作8年的郭丈禎深知產銷問題,做法更是不按牌理出牌,靠得精確且細微的分級,一條一條賣黃瓜,一顆顆賣芭樂。

舉例來說,他的小黃瓜細分到6種尺寸,裝箱更是從箱底倒著裝,完全沒「貨底」﹔至於外銷芭樂每顆都在450公克以上,每箱20顆,整箱品質一致,郭丈禎希望透過大和的生產模式,讓農民知道品質才是生存的王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