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8.9%成長? 不可能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明綜合編譯)中共星期四公布,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成長8.9%。中共國家統計局也報告,今年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長了7.7%。

8.9%這一數字說明了經濟增長趨勢。根據中共官方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長,遠不及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八年上半年的的雙位數增長,僅有6.1%。今年第二季度,經濟開始回升,達到7.9%。如此下來,今年中國的GDP會取得至少8%的增長,保八(8%)沒有問題,中共領導人足以滿意,國務院在星期三說明:「經濟正向回升已得到鞏固」。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書的作者、著名法律諮詢專家章家敦(Gordon G. Chang)先生23日在《福布斯》(Forbes,又譯富比世)網站撰文表示,怎麼能不得到鞏固?自從去年十一月份以來,中共花費了國庫和許多大型國有銀行中多達9千億美元的資金,來刺激它的4.37兆美元的經濟。如此大筆的現金支出,任何一個政府也會創造點什麼經濟價值。

統計數據不一致

然而就十一個月內得到的刺激資金量而言,中國的經濟表現遠不夠好。首先一點:公布的第三季度的增長比經濟學家普遍預估的9.1%要少。更重要的一點是,第三季度的實際增長,幾乎沒有可能接近公布的8.9%,這一數字與其它統計數據無法一致。比如,中國經濟依然依賴於出口:在中共砸大錢之前,38%的GDP來自於國外銷售。但是在七月份,出口跌了23.0%,八月份是23.4%,而九月份是15.2%。另一個證明經濟緩慢的重要指標是第三季度的進口。第三季度的頭一個月就跌了14.9%%,第二個月是17.0%,最後一個月是3.5%。

經濟的另外兩大支柱當然是投資和消費。在消費方面,零售消費是一重要指標,在上個季度增加,在其間三個月中,都增長了至少15.2%。然而這些關鍵性的統計數據卻存在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第一點,中共把政府採購及廠家發貨但並未銷售給顧客的產品都算在內。正因為零售數據包括了這些不相關的項目,就難怪這些零售消費數據與其它統計數據不一致了。其它統計數據顯示,在七月至九月期間,消費價格每月都在下降,分別下降1.8%、1.2%和0.8%。另一點是,反映現金流量的宏觀指標,在繼前兩個月分別為28.4%和28.5%的增長後,在九月份跳到了29.3%。

我們不得不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一個國家怎麼會同時出現強勁的消費銷售、惱人的通貨緊縮和迅猛的現金膨脹?一個原因是﹕消費商品還儲存在倉庫裡。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需求量景氣低迷時,中共下令工廠生產產品,現在有跡象顯示,中共官員們又在採用這一花招。當市場分析師以中國近三個月來驚人的汽車銷售成長數字-七月份增加70.5%,八月份增加94.7%,九月份增加83.6%來證明中國經濟的成長,同時有報告傳出,中央政府下令國有企業購買大批的車輛,然後將這些車子停在全國各地的停車場。

雖然這些報告尚未得到證實,但這一說法與汽油消耗量的統計數字吻合。今年至今汽油消耗量持平,八月份僅更加6.4%,然後就持續減少至今。這就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當經濟活動應該快速增加之際,大幅增加的客車銷售怎麼沒有導致汽油消耗的大幅增加?

玩數據造假?

答案是,中共的統計學家們又在玩數據造假的老花招,來支持政治局的預計需要。由於國家投資,中國的經濟可能在增長,但不可能以這樣的速度增長。

中共的刺激資金轉入非生產性行業的直接結果是,暫時性的股票和房市的價格上揚,但卻一定會損害來年的經濟。但同時,中共會繼續吹噓它的經濟成就。

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策略師傑克遜(Brian Jackso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的確中國的經濟恢復令人矚目,但是卻嚴重依賴政府,依靠銀行的冒險投資。中國的經濟復甦跡象是靠著一個引擎在飛。要使經濟增長支撐到2010年,我們還需要看到更為廣泛的經濟復甦證據。依然沒有跡象表明國內消費會增長,而且國外需求必須增加才能支持經濟增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簽ECFA中國由守轉攻   馬準備好了嗎
簽ECFA 施顏祥:爭取不開放中國農產品
中國市場難入 外商頻撞南牆
草庵居士:美國帶動全球經濟制裁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