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內政」與加拿大有關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瓊報導)下周加拿大總理哈珀將開始他上任以來的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出口地。很多人似乎簡單地滿足於此,而無視與中共探討共產政權下的政治系統。

但是貿易,就像在中國發生的很多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當中國製造產品需要回收,是否做出回收的決定;海外商業夥伴是否可以承擔責任;加拿大公司的知識產權是否安全的時候,中共和那個政治體系就會介入。

*中國出口到加的問題產品

中國是加拿大乃至世界的工廠。美國仍然是加拿大商品最大的進口國,但是加拿大人每天使用許多來自中國的產品。

猖獗的腐敗和消費者保護意識差造成出口到加拿大的中國製造產品品質是最不確定的。雖然商業利益往往會造成(品質的)最低標準,但有毒產品,如被化學品(用於防凍液和刹車液)污染的牙膏,有毒狗食,鉛制的玩具,依然不斷(從中國)出口加拿大和其他國家。

回到政治議題。雖然中國因為缺乏可靠的法律制度產生了假冒偽劣產品的文化,但是該共產政權過濾所有壞消息的行為又滋養了這種文化。

最生動的例子莫過於08奧運會後不久,中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影響了幾十萬的中國人,至少有6名嬰兒由污染引起的腎結石死亡。

與薩斯(SARS)一樣,北京隱瞞了危機的早期報告,使情況變得更差。很快整個世界就發現中共政權在奧運會前幾個星期就知道了三聚氰胺毒奶粉問題,但沒有採取任何的舉措。出口到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含有中國奶粉成分的產品都被從貨架上撤除,每個三聚氰胺污染的檢測都顯示陽性。

根據加拿大出口部門的資料,北京將經濟產量視為保持對權力控制的根本,並認為大規模失業和示威遊行可能“成為一個廣泛的反政府運動。”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共政權近乎絕對的控制著媒體,將所有可能玷污中國製造形象的新聞全部抹殺, 即便這是公眾關心的話題。

*移廠至中國 產品品質惡化

中國製造商不僅是加拿大消費產品的來源,加拿大的商業者們也在利用中國的製造商們降低成本,在國際上進行競爭。但在一本名為《中國製造差強人意》的書中,作者保羅 ‧米勒舉出一些惡夢般的場景,最顯著的也許是“品質惡化”問題。

在書中,一家公司聘請中國供應商製造其產品,眼看著產品的品質日益惡化。該公司被迫要中國供應商強調品質問題,但是卻發現該公司總是做出使得外企還能勉強接受而不至於關係破裂的行為。

更糟糕的是,這些中國製造商經常用他們的新學來的知識,在二級市場出售假冒產品。

*中國產假冒品損及加國企業品牌

即使加拿大公司沒有在中國建廠,但其品牌仍處於危險之中。安大略省冰酒生產商發現了一家中國企業灌裝外表相同的瓶酒(並銷售),而使得他們的品牌聲譽受損。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國對加拿大公司的知識產權猖獗的偷竊。有些公司花了幾百萬用於研發後卻發現,他們的中國工程師將藍圖已經傳真回了中國。

據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前亞洲專家的估計,經濟間諜活動使得加拿大每月花費高達10億加元。

雖然總理哈珀第一次訪問中國,但是在加拿大已經可以感到北京的觸手。鑒於加拿大與中國日益增長的關係,總理如果能談論貿易之外的許多其他問題的話,會使得這次訪問不虛此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謝田:整齊劃一之美與中國製造之累
中國牆板質量糾紛 美國尋求北京幫助賠償
美國消費者對中國石膏板調查結果感到沮喪
美最大貿易制裁:中製鋼管再徵最高99%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