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7-1)

「吾」之哲學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古人早就有吾與我之不同用法,吾與我是有不同意謂的。我們從《易》、《論語》、《老子》、《孟子》及《莊子》等書就可尋見此義。

在這些經典裡,「我」與「吾」所表達的意涵是不同的。《易‧繫辭傳》有云:「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周易正宗》,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622頁)。前者「我」對你而說,後者「吾」是指我本人,兩者意涵是有距別的。

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124頁)這裡有一個「我」;「德之不修,學而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裡有一個「吾」(引同上書125頁)。這一「我」一「吾」含義是不同的。「我老彭」是對他人而說,「吾憂」是自己的心事,不關係到你們其他人。

在《子罕篇》裡,孔子在一句話裡有「吾」與「我」的說法:「吾有如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又說,「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能鄙事。」(引同上書174頁)我們從這一「吾」一「我」中,可看出其含義:「我」是對外在他人而說,「吾」是說自己。

《孟子﹒盡心下》亦有云:「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民國83年版,413頁)「我」與「吾」兩者不同之意甚明:「在我者」,是我對你們說,而「吾何畏彼哉?」是說自己。

老子《道德經》一書亦有「吾」與「我」不同的表達:「猶其貴言,功成事逐,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17章267頁)、「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求食於母」(《道德經》20章267頁)。而接下的21章有一句「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經》21章,267頁)老子的「百姓皆謂我自然」,是外界對「我」而說,而20章的「我」,是外界外以為我是如此而說。這兩者的「我」,都是有對的,外在的。

我是否「自然」?是百姓說的,是百姓認為為如此的。同樣,在老子稱「我」這個人「若昏、悶悶、頑似鄙」時,我們真的認為老子就是這樣的人嗎?不是的。這是我老子與你們相較而說出我老子的象,實在真吾的老子當然不是「若昏、悶悶、頑似鄙」的。而「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這個「吾」就是發自老子其自己的心聲了。

對於「我」與「吾」的區別,在《莊子。齊物論》裡說得更明顯,南郭子綦說,「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莊子正宗》,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16頁)何謂「吾喪我」?依今理性論者說,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思為的我,何來個「吾」?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在,我們來探討老子道的方法論是否可能的問題。笛卡兒說過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我思,故我在」。老子要悟道之人無為(無慾)、無思,要「絕聖棄智」(《道德經》19章267頁),「復歸於嬰兒」(老子《道德經》28章268頁)。這就是說,老子的道與笛卡兒的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我們在此提出一個設問:我不思,我在嗎?
  • 律師被騙/為了3分利損失2033萬謝姓建商就是以頭份鎮民族路上的「大墅哲學」假土地買賣契約,騙謝姓律師出借2033萬元。(自由時報記者傅潮標攝)謝姓建商就是以頭份鎮民族路上的「大墅哲學」假土地買賣契約,騙謝姓律師出借2033萬元。(記者傅潮標攝)
  • 跟中華民國同年的98歲鳥蟲體書法家趙慕鶴,今年6月剛從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班畢業,學校發現似乎還沒有如此高齡的碩士生,於是在取得趙慕鶴同意後,近日幫他上網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希望趙慕鶴能成為世界上最高齡的碩士生。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6日電)來自德國的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哲,今天獲教育部學術獎。熱愛哲學的他,建議台灣大學生多將心中想法提出討論,多讀哲學會有幫助。
  • 人生的變化無常,我們是在變化中度日的。這個「變化」是我們用所知的來觀照的,從而使我們失落了不知「我是誰」?
  • 所有的異想天開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只能拋卻。我們的世界註定是相生相剋的。人們經常說的「成敗得失」也是這樣,有「成」就有「敗」,要「得」就必然要「失」。
  • 談到心理學,許多人都感到很深奧。可以說它是哲學體系中最為深奧的科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為淺白的學科。說它深奧,是因為它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動。說它淺白,是因為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都是其心理狀態的反映。
  • 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在被他所在單位以他違反工作紀律、曠工和擅自出境等理由宣佈限期調離。他表示拒絕接受社科院哲學所限期調離的決定,將做出進一步反應,包括採取法律行動,並且表示這不僅是維護個人權利,也是為了維護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等公民權利。 (SCHOLAR-EXPAUTED-FOR-DEFYING-POLITICAL-DESCIPLINE-20091222-79895077l)
  • 吾就是吾,全在其自己,無矛盾的對立面,無外在而言「吾」。就是說,我是有辯證的,但吾是無辯證的。我們要使老子的道無所以可能,不能不論及中國古人這個「吾」的哲學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