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功課需適度 學習技能更重要

專家:功課多不意味著對孩子學業更有幫助
font print 人氣: 17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道)加拿大學習理事會最新報告指出,孩子功課只有在恰當和適量分配的情況下,才有積極有效作用。專家建議家長,不要讓功課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壓力,注意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技能,給予指導性建議和鼓勵,不要代做功課或直接給答案。家長對孩子功課參與情況,應根據年級和孩子個人情況而定。

功課要適度 不要造成學業壓力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學業優異,以便以後能進入最好的大學深造。因此,大多數家長鼓勵孩子多做功課,越多越好,而忽視了孩子的學業壓力。

加拿大學習理事會(Canadian Council on Learning – CCL)報告的數據顯示,功課量多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學業更有幫助;功課對上高中的孩子的學業有較大幫助,相反對上小學的孩子的學業幫助不大。

許多功課專家建議,使用「10分鐘原則」來計算年級功課時間。一年級學生的功課時間不超過10(即1×10)分鐘;四年級學生的功課時間不超過40分鐘(即4×10);以此類推,高中學生的功課時間最多不超過2個小時。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2006年的功課教育研究報告指出,每天超過2個小時的功課並不意味著能取得較高的學業成績。

多倫多教育局規定,幼兒園的學生不應該派發功課,1至6年級學生的功課應該以閱讀和家庭遊戲活動為主,7至8年級學生的功課每天不超過1個小時,9至12年級學生的功課每天不超過2個小時。節假日不得做功課。

功課壓力 家長和學校應溝通

當孩子的功課壓力太大時,研究人員指出,父母的言行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建議,在上述情況下,父母要降低要求和期望值,不要加重孩子的學業任務,注意減輕孩子的壓力,比如給予孩子好的建議、提示和鼓勵。

「一般情況下,家長不要過多的干預學校老師派發的功課,應該尊重學校的安排。」 安省教育學院(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教授卡梅倫(Linda Cameron)說,「有些老師在制定計畫時,或許忽視了功課的負面影響,比如給孩子造成了過多的壓力。這時,家長最好的做法是,約見老師,表達意見。」

卡梅倫建議,家長應該當好孩子的良師益友,知道怎樣幫助孩子的功課 – 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當孩子過於緊張時,家長應該學會減輕孩子的學業壓力,比如及時向學校和老師溝通。

在卡爾加里大學任教的家庭教育家阿諾爾(Judy Arnall)則有不同的建議。她認為,家長有權決定孩子做什麼樣的功課,甚至可以拒絕學校給孩子派發的功課。

阿諾爾曾經要求學校給她15歲的女兒免除功課,但遭到校方拒絕。阿諾爾隨後選擇了讓女兒退學的極端做法。她說,「如果孩子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家長必須做出決定。」

根據阿諾爾的介紹,她的女兒參加了許多俱樂部和義務工作,並在寫一部小說。退學後,為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不耽誤學業,她的女兒現在就讀在線高中(Online High School Education)。

不過,卡梅倫並不支持上述極端做法,認為家長和校方的緊張氣氛和混合信息不利於孩子的學業和成長。她建議,家長和學校應該進行溝通,最好達成一個妥協的解決辦法。

提高孩子學習技能 避免代做

專家指出,幫助孩子功課和應對「功課困境」的一個長期有效的方法是,家長平時(比如每天)花一定的時間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技能,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做智力遊戲。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會遇到孩子的「功課困境」。家長應該怎樣幫助,或給予多少幫助,使得孩子既不會變懶並養成依賴的習慣,又不會厭學。

專家和研究人員指出,在遇到「功課困境」時,家長要當機立斷,知道怎樣讓孩子盡快走出窘地,比如給予快速建議、提示和捷徑。

舉例來說,現在已經是晚上10點半,是睡覺的時間。可是你10歲的孩子還在寫字桌前著急和發氣,因為,明天到期的作文才寫到一半。

作為孩子的家長,你該怎末辦?讓孩子睡覺,明天交上沒寫完的作文,還是代孩子寫完作文,讓他明天可以交差。

在遇到上述「功課困境」時,卡梅倫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提示和建議、參考書、更多的提示和建議、甚至答案的捷徑。但是,她強調,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更不能 「幫」孩子代做功課。

「孩子做功課,就像學習寫字,家長可以給予的最大捷徑(幫助)是手把手的教習;但是,不要拿著筆代替孩子寫。」卡梅倫說,「那樣,孩子的功課就失去意義。」

在不能如期完成功課的情況下,卡梅倫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向學校交出沒有完成的功課。但是,她同時指出,家長應該向老師解釋原因,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害怕的心理而厭學。

卡梅倫說,「當我的孩子不能完成功課時,我寫信告訴學校,我們(家長和孩子)花了太多的時間,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功課。」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助理教授潘拓爾(Erika Patall)也建議,在孩子不能完成功課的情況下,家長不要為了孩子完成功課而幫孩子代做,她認為讓孩子向學校交出沒有做完的功課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有2個孩子的多倫多的張先生並不主張讓孩子交出沒有做完的作業。「那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擔心。」 他說,「我的經驗告訴我,最好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做完功課。在時間有限的『困境』情況下,我會告訴孩子答案,但給孩子作出解釋:為什麼答案是那樣。」

對孩子功課參與 視年級和學習情況而定

卡梅倫在2008年進行的一項有關功課的主要研究報告中指出,家長對功課的參與程度跟孩子的學習年級有關係。孩子在6年級及以下的功課比較輕鬆,家長一般不參與為好。6年級以上的學生的功課較重,家長可以根據情況參與。

根據對美國和加拿大34個功課研究報告的分析結果,潘拓爾指出,家長的參與有助於上小學的孩子,因為這對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

對於上初中的孩子,潘拓爾認為,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學習發展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起妨礙作用。對於高中的孩子,潘拓爾指出,家長的專業技能知識對孩子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潘拓爾指出,家長給孩子的最大幫助是從小開始就制定明確的規則:何時何地完成功課。她說,「每天都要盡可能的給孩子計畫完成功課的具體過程,越具體越好。」

根據多倫多的張先生的經驗,家長對功課的參與情況與孩子的個人學習情況有關係。張先生說,他的女兒上課認真,學習努力,對女兒的功課,他幾乎沒有花什麼精力和時間;而他正在讀3年級的兒子的情況卻相反,由於學習不努力和聽課不專心,張先生每天要花不少時間(有時2個小時)幫助兒子的功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廣新聞寇世菁報導)一名高二男生,原本成績名列前茅,沒想到寒假後,功課退步,人際變差,容易焦慮暴躁,爸媽以為課業壓力大,造成憂鬱症。到台中醫院求診發現,寒假作息顛倒,沈迷電玩和網路,得了網路成癮症候群。透過用藥,及家長鼓勵,規範使用電腦的時段,恢復原有作息,身心明顯健康,醫師提醒,暑假期間,別放任孩子掛在電腦前。
  • 國中教理財103年基測要考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資料照,記者李靚慧攝)儲值卡、轉帳卡、信用卡…各種塑膠貨幣怎麼聰明使用?如何變成理財達人?各級學校教育要加入理財知識課程,學生要苦惱的功課又多一項。(自由時報記者羅沛德攝)各級學校理財知識課程內容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資料照,記者李靚慧攝)儲值卡、轉帳卡、信用卡…各種塑膠貨幣怎麼聰明使用?如何變成理財達人?各級學校教育要加入理財知識課程,學生要苦惱的功課又多一項。(記者羅沛德攝)各級學校理財知識課程內容今年升小五生成第一批受試對象〔記者林曉雲、胡清暉、陳怡靜、王孟倫/台北報導〕投資理財觀念要從小教起!理財愈趨多元化,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先由國中生開始學習正確金錢觀及生活化理財工具等,配合國中新課綱上路,一百學年起納入國三上公民科正式課程,一百零三年國中基測開始考理財,今年升小五學生的理財知識究竟如何,將率先受到檢測。教學兩大方向金錢價值、理財規劃金管會主祕盧廷劼表示,由於卡債、連動債等金融爭議不斷發生,國人需要有進一步金融理財常識,強化個人自我保護意識。國中版的金融理財教學方向,將依年紀層需要,分為「金錢價值與個人理財規劃」以及「理財規劃」兩大單元,目前建議課程為六小時,以避免增加同學負擔。除了國中版教材,金管會也同步完成高中版,今年下半年進一步編寫高職和國小的課綱。教育部要加考理財,引發不同意見。政大財務管理系主任張元晨表示,國中生可以學習儲蓄記帳、信用卡勿過度消費、零用錢規劃等,但不宜填鴨死背,也沒必要太早考股市等投資知識。負責基測出題的台灣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題型怎麼考還須討論,重要的是測驗學生可否理解並實際應用,可能設計「情境考題」,測驗學生是否有正確理財觀念。今年9月試辦100學年起全面實施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今年9月開學起,台北市和苗栗縣將各有三所國中作種子學校,至少十位公民老師先進行理財知識受訓和試教,再擴大全國,預計明年所有國中老師受訓,後年正式教課,五年後加入基測考題。新竹市東門國小校長宋隆文則感嘆,許多家長對小孩用錢大方,小學生手機動輒上萬元,名牌衣服遺失,學校廣播還沒人要領,真的要多教孩子正確觀念。金管會擬定國中生理財教材,第一招是定期儲蓄、存款複利的威力,也傳授省錢妙招,就是買東西前想三次、貨比三家、口
  • 了解孩子做功課時會遭遇到的困難,對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做作業有效率的人也很重要。這會幫助父母找出一些問題的癥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一討論這些困難,讓孩子認清問題所在,有需要的話,就能很快尋求協助。
  • 當您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暑假的時候,學校裡的老師卻一直在做功課,而且還有人監視他們。
  • 我很愛我的爸爸,如果爸爸是古時候的人,就可以用文武全才來形容他。爸爸每次幫我檢查功課都很仔細,家裡有任何東西壞了,爸爸馬上就能修好。遇到生病要看醫生時,都是爸爸帶我們去的,他會讓我們帶著喜歡的玩具、象棋或書本,在等候的時間裡,陪我們一起玩或是看書。
  • 許多父母親不願意陪伴孩子閱讀的最大原因,常常是以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為理由,要不就是下班回家後已經很累了,沒有心思與體力再陪孩子「做功課」,如此一來,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很不容易在家庭中養成。
  • 大兒子小時候,如果有人問他:「你在哪裡寫功課啊?」他總是回答:「在安心班。」孩子小一第一次放暑假不知該如何安排,加上我也得為學生上暑期輔導課,於是隨同一班的家長送到附近的美語安親班。哇!一週五天課,上六週,需要付一萬六千元,真是貴啊……安親班標榜著每天安排不同的專業人員上課,例如:羽球國手、書法家、音樂班老師等,結果大都是第一次專業人員到場,隔週後再也沒有了,安親班主任總是說:「不好意思,今天教練請假。」就這樣混過了六週,不知道大兒子學到什麼?但我似乎並沒有感到很「安心」。
  • 【大紀元10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南市一家登記為企業管理顧問社的「麥得國際心智研究機構」,被控以「小孩功課不好,只要克服恐懼就能考好」為由,訓練孩子學吞火、走碎玻璃、劈木板來克服恐懼等離譜行為,結果孩子成績沒變好,反因燙傷、拉傷就醫,甚至求助心理治療師。
  • 每天送孩子上學,孩子在外面玩的滿身泥巴回家也沒關係,允許孩子每天看電視,這就是 完美媽媽”?至少6歲至15歲之間的孩子是這樣想的。

    一項對英國3000名年齡在6歲至15歲之間孩子的調查顯示,孩子們眼中的完美媽媽要經常做點心,時常輔導孩子家庭功課,而且,還要每天陪孩子玩90分鐘。

    贊助這項調查的www.TheBabyWebsite.com網站的Kathryn Crawford表示,日復一日,媽媽們被告知要這樣做,那樣做,才能成為完美媽媽,“但是看起來我們怎麼也無法完全做對。不過調查卻顯示,孩子們並不需要一個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超級媽媽。”

  •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隨著Facebook、MySpace和YouTube等社交網站的盛行,對學生,特別是初高中生的影響力遠比老師、家長想像中大得多。學生上網已從以前單純的找資料做功課,發展為「網上社交」活動:打機、聊天、寫網志、在網上交朋友。近幾年,網絡欺凌 (Cyber Bullying) 這一新興的社會現象隨著網絡發展,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備受關注,由此而造成的悲劇也時有發生,如何對這一行為進行懲處一直是全球範圍內討論的熱門話題。

    多倫多Borden Ladner Gervais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著名律師、教育法專家Eric Roher,在日前多倫多教育局舉辦的一個論壇上,就「網絡欺凌」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旨在提醒老師和家長,採取相關行動,儘可能阻止學生或孩子遭受網絡欺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