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

宇文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司馬承禎,唐代著名道士, 字子微,博學能文。他攻篆書,自成一體,叫作「金剪刀書」。他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號「白雲子」。他有服用丹藥的道術。他與 陳 子 昂 、 李 白等十人交往甚密, 時人稱為 「 仙宗十友 」 。 武則天曾多次召他進京,他都沒有答應。唐睿宗崇尚道教,對他異常尊敬,他才應召赴京。

睿宗向他問起陰陽術數之事。他回答說:「老子的《道德經》上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心中所想,眼裡所見,想減一點都做不到,何必再去鑽研異端而去增加心智上的憂慮呢?」睿宗說:「修身無為,可以做到清高;理國無為,那麼會是怎麼樣呢?」他回答說:「國家就如同自身。老子說:『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乃無私焉,而天下理。(淡泊無為,順應自然,消除私慾,那麼天下也就治理了。)』《易經》上說:『『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聖人應當按照天地的規律去修養自己的道德)。』因此知道天不言語而守信,順應自然就能成功。無為的要旨就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睿宗極其讚賞他的見解,想留他於宮中,他堅辭不受。不久他告辭歸山。皇上賜給他寶琴和花帔。很多公卿也賦詩相送。有一個叫徐彥伯的常侍,選擇了其中三十首最好的結成詩集,並作序言,命名為《白雲記》。早年隱居在終南山,後來入朝,身居要職的盧藏用,見司馬承禎要回天台山,就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這終南山裡就有不少佳處,何必非回天台山不可呢?」司馬承禎緩緩地說:「依我所見,終南山是仕途的捷徑而已。」聽完此言,盧藏用面帶愧色。

後來,唐玄宗得天下,他也極其愛好道術,多次徵召司馬承禎到京城,並把他留在內殿。玄宗十分尊敬他,向他請教延壽度世的事。司馬承禎講得很隱晦,沒有直說。唐玄宗也就秘而不說,所以世人無法得知他們談話的內容。從此,在唐玄宗治國四十多年間,雖然有安祿山侵犯潼關,皇帝去蜀地避難,到做太上皇,回來之後又過了七年才死去。他的死是由於天數,但是難道不是道力之助才延長的嗎?當初,唐玄宗登封太岳回來,問司馬承禎:「是什麼神主宰五嶽的?」司馬承禎說:「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雲雨,能潛藏各路神仙,國中有聲望的人管理它。儘管有山林之神,但是也有仙官主管。」玄宗於是下詔在五嶽的山頂上修建仙官廟。仙官廟就是從司馬承禎開始才有的。

蜀地的女真人謝自然乘船過海,要到蓬萊去求師。船被風刮到一座山前,見到一位道人。他指點她說:「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名在丹台,身居赤城,他是真正的良師。」蓬萊離弱水三十萬里,不是坐船可去的,不是飛仙是無法到那兒的。謝自然就回去拜司馬承禎為師。後來她得道成仙,白日飛升而去。

司馬承禎久居深山,勤苦修行,活到一百多歲。他的面色似童子般紅潤,步履似年輕人般輕捷,像三十歲的人。他有弟子七十餘人。一天早晨,他告訴弟子們說:「我自從居住玉霄峰,向東望蓬萊,常有真靈降駕。現在我受東海青童君、東華君的召請,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他就氣絕了,像蟬蛻那樣解化了,弟子們只好埋葬了他的衣冠。

(出《大唐新語》)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後二十年,有一個唐若山的舊部下從浙西奉使到淮南去,在魚市上見到唐若山在魚肆裡賣魚,和平常人一樣。唐若山把屬下請到一條陋巷中,曲曲折折走了幾百步,來到一所華麗的府第。
  • 當你能達到神清體淨時,你的身體就不會感到勞頓,你的心也不會為外界所動,你就可以長生了。要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為過多的俗事會敗壞你的真性。我固守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淨無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歲,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得我道法的人可以成為一國之君,得不到我道法的人只能是世俗之輩。
  • 九天玄女還指揮著黃帝的兵士,到東海流波山上捉住了怪獸夔牛,用牛皮做了80面大鼓。這種鼓聲音非常響,一面鼓聲音可以傳6里,80面鼓可聲聞500里。如果連續敲擊,可以傳3800里。
  • 唐玄宗時的右丞相李林甫,二十歲時還沒有讀書。他在東都洛陽時,愛好狩獵打球、架鷹養狗。他常常在城裡的槐壇下騎驢打球,幾乎天天都去。有時騎驢打球累了,就坐在地上或頭枕著手躺在地上歇息。
  • 當時,要想拜見李林甫,必須在離他府邸很遠的地方就得下馬步行。忽然有一天中午時,有人敲李林甫家的門,看門人吃驚地開了門,只見門口站著一位枯瘦的道士,說要見李相國。看門人除了大聲呵斥著要把道士趕走,還把他捆起來送到官府,道士後來微笑而去。
  • 劉法師回到雲台觀後,把一些事處理完後又去尋找張公弼。然而步步艱險困阻,根本無路可走。法師悔恨不已,恨自己當初沒有留在石壁中,一想起此行就呼天號地,甚至因此得了腰痛病。張公弼從此也消聲匿跡了。
  • 井中有個老翁把掉下來的小女孩一下接住了,他把女孩抱進井壁旁邊的空處。走了一百多步,見有高大的房屋,裡面很美,潔淨、明亮、寬敞。有個老婆婆在正中間坐著,有很多人在侍候她。
  • 「這病可以治癒。」然後就留下一粒比米粒還小的丹,對患者的家屬說:「明天早晨吃半粒,用水服下,就能見效。如果還不好,三天後把另外半粒服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