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簽CECA 學者:應先確保台主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18日電)經濟學者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加速台灣參加區域經貿整合體制有其必要,但必須在大陸不會以此形成「一個中國」框架錯覺,以及確保台灣主權與國際發展空間為前提。

CECA近來成為兩岸關係的焦點話題,姑且不論名稱是「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還是「全面性經濟合作協議」,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日前一番「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調,未來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說法,表達政府推動兩岸簽署經貿協議的態度。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童振源認為,CECA中文到底該怎麼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與大陸經濟聯繫密切,台灣企業要在這波區域經濟整合下,確保產品競爭力,不被邊緣化,與大陸洽談經貿協議是必要的結果。

童振源日前針對1019家台灣本土與外商公司進行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如果台灣與大陸簽署經濟整合協議,受訪的台灣企業、大陸台商與外商公司,願意增加在台投資金額的比重從30%到41%不等,顯見與大陸簽署經貿協議,有助台灣經濟發展。

不過,童振源指出,儘管政府部門不斷對外表示要儘速與大陸協商經貿協議,卻遲遲未針對協議內涵、產業自由化範疇,以及最敏感的政治議題做出明確說明,讓外界質疑是否會造成台灣主權矮化,這一點是政府應該儘快對外說明釋疑的部分。

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副研究員洪財隆則認為,兩岸應該先談經貿正常化,等時機成熟再談經貿整合協議。他指出,兩岸大三通才剛完成,正負面經濟效應尚未完全顯現,太過跳躍對台灣經濟不見得是好事。

洪財隆並指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的六點談話中,提到「一個中國框架」,同時呼應「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兩者之間存在模糊解釋空間,貿然與大陸談經貿整合,可能落入一個中國陷阱。

他也質疑,即使大陸同意與台灣簽訂經貿整合協議,並不表示大陸同意台灣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甚至可能會因為兩岸簽署經貿整合協議,給予國際兩岸已經達成一個中國框架的錯覺,反倒造成台灣日後參與國際空間必須先經中國同意的結果。

洪財隆認為,兩岸要洽談經貿整合協議,唯有在大陸不設前提、兩岸同意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以及大陸不會以此打壓各國與台灣洽談經貿整合協議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