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政府救市措施已立竿見影

【大紀元3月2日報導】(中央社日內瓦2日法新電)全球最大的中央銀行體系─國際清算銀行今日指出,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間,各國政府穩定財經市場措施似乎已經有一些正面效果。

然而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季報中也提到,政府祭出大規模救市計畫影響預算平衡,對公債市場帶來沈重的壓力。

報告認為,這段期間,政府各項穩定市場措施似已奏效。

各國央行應變措施和政府提供的多項保證,有效遏制銀行同業間進行交易的市場過度波動,同時一月份各項大型公司債發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導致向政府舉債融資創下新高記錄。

BIS報告稱:「若干國家當局考慮全面收購公司債,並且搭配支持發債者的多項擔保方案,一月份一連串原先被壓抑的債券紛紛出籠。」

企業或是國家都可以透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籌措所需資金。 

BIS最新統計顯示,公司借貸一月銳增至1310億美元,和過去幾年的一月份平均水位相比,大幅攀升150%。

報告似乎驗證十國集團(G10)國家央行一月份評估,認為這些救市措施對全球經濟復甦將積極扮演正面角色。

金融海嘯來襲,主要西方經濟體,包括英國和德國政府,都提出擔保貸款方案,協助資金短缺的銀行或公司。

最新BIS統計顯示,去年第三季資金短缺造成的市場流動性急凍現象,最早在去年第四季已開始逐步解凍。

去年第四季全球債券和票據發行淨額增加到6243億美元,和去年第三季2533億美元相比,幾乎多出一倍半。

BIS研究報告指出,這樣的增長迥異於一般季節性模式,2007年第四季的年率增加30%。

金融機構增加發行債券和票據最多,從前一年第四季的2520億美元增加到5700億美元。這些借貸都是由歐洲和美國政府擔保,銀行發行債券模式進行。(譯者:賴秀如)

相關新聞
通膨演成股災 BIS:經濟接近「引爆點」
國際清算銀行:全球金融業虧損尚未止血
國際清算銀行︰次貸嚴重性被高估
報告:銀行把資金從美國轉往歐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