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衛城之丘原來這麼大

Rolla 撰文、攝影

人氣 22
標籤: ,

還沒來到希臘之前,就如同井底之蛙般,以為衛城指的只有巴特農神殿(Parthenon Temple)而已。因為巴特農神殿以黃金比例的偉大建築而聞名,便斷定它就是衛城的全部。一直到站在衛城之丘的山腳下,才發現比自己想像中還大上許多,真是感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


仰望衛城之丘

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
衛城原名Acropolis,有「高地上的城邦」的涵意,正如其名,在這個丘陵上就像一處古蹟建築集中地,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地方。從接近入口處的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Odeon of Herodes Atticus)開始,即能見識到古希臘人對於建築設計的功力。這個扇形的露天音樂堂以舞台為中心,呈半圓形放射狀,一層層的座位向上延伸。據說,從這裡的最高位置丟一顆石頭到舞台中間,其製造出來的聲響,每一個角落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可見在當時對於表演場地所應具備的條件,都已經考慮在內,深厚的功力實在令人佩服。


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

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雖然是座古蹟,但是直到現在,仍經常不定期的在夜間舉辦表演。試想能在古蹟裡聽音樂會是何等不可多得的機會,只可惜表演檔期大多集中夏季七、八月,九月雖然也有表演,但卻剛好不是我們停留雅典的期間,沒能於這麼棒的場地聽音樂會,真是令人扼腕。

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資訊:http://www.greekfestival.gr,可線上訂票。

走過海羅迪.阿提科斯音樂堂、穿越山門(The Propylaea),正在維修的山門正面向西,階梯一直通往衛城之丘的主神廟處,階梯兩旁分為南、北翼,左右兩翼不對稱,但門前三面環繞,面對雅典市區,有著遼闊的視野。由於日照方向在此時間沒有照射到這個位置,許多人索性就坐於石階的陰涼處休息,還可以一覽雅典市景。就連希臘狗都大方地睡覺,那一臉像是做了好夢、只差沒有流口水的模樣,充分傳達出此地安詳的氛圍。

巴特農神殿
我們一路走上石階,到了衛城之丘的高處,放眼所見正是有著黃金比例建築之美的巴特農神殿。巴特農神殿的建築工程開始於西元前5世紀的神殿,是為了祭祀守護雅典的雅典娜女神所建立。除了以1:1.618的黃金比例設計令人讚嘆不已,陶立克柱式的柱子還特別做成上細下粗,利用視覺效果來平衡建築的外觀。上方刻有神話故事的雕飾,是在歷史上頗具代表性的建築。不過,因為衛城之丘上的古蹟文物歷史悠久,又經過幾次戰亂,破壞的面積相當大,其他像是艾雷克提歐神殿(Erechtheion Temple)、雅典娜古神殿(Temple of Athena),雖然同樣保有其基本建築架構,但外觀也都在戰爭時因飽受摧殘而嚴重毀損。


艾雷克提歐神殿

為了還原衛城舊時樣貌,在技術人員的協助之下,正一步步地努力修復中。只是這種龐雜的修復工程,不是一年、二年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們看到的許多建築物仍然架著鷹架,宛如像是在參觀工地,還得留意地上的石頭。

古蹟建築
衛城之丘的整個參觀區域皆採開放式,古蹟建築外圍則以細線圍繞,好將參觀區域劃分出來,從各國來的遊客也都相當守規矩地在範圍內拍照留念。艾雷克提歐神殿上的六女子之柱等重要雕刻都是複製品,真品則被保存於雅典衛城博物館內。儘管衛城之丘不像其他著名博物館,每三大步就有一位工作人員看守,遺留於現場的石頭沒被列為國寶、也沒被限制觸摸,不過它們可都是重要文物之一,禁止攜帶回去當作紀念。


站在衛城之丘上,視野遼闊。

除了古蹟建築,位於衛城之丘的丘陵上還可擁有相當遼闊的視野,加上雅典市的地形相當平坦,只要站在稍微高處一點,就能看到絕大部分市區的建築物,方方正正、近乎同一高度的房子,以衛城之丘為中心向外伸展開來。尤其在東側的瞭望台使用望遠鏡,甚至可以看到我們的住處布拉卡區,及遠方的利卡維特斯丘陵。

交通資訊:2號地鐵線Acropolis站下車,在Makrigianni左轉,沿著Dionyssiou Areopagitou街,走到Apostolou Pavlou街的衛城之丘入口處。

--摘自 華成圖書《希臘--彩繪藍白世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木馬屠城記》裡的卍字符號
希臘簡化移民延續身份資料
從藝術作品中漫談神話與愛情
谷歌地球發現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