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草根參與促成改變 綠色世代成抗暖化關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2009地球日專題(1)(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2日電)節能減碳成主流,政府、環保團體照例熱情參與地球日活動,但「草根參與」精神卻慢慢消失,雖然「綠色」漸成各國新政概念,但建立「綠色世代」,才是抗暖化能否見效關鍵。

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環保人士蓋洛.尼爾森(Gaylrod Nelson)及丹尼斯.海斯(Danes Hess)居間串連、協調下,2000萬美國人走上街頭,向美國政府要求「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這是地球日的濫觴,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環境運動。

1970年的美國,沒有任何管制標準,資本家大肆生產,任由濃煙、有毒廢水及金屬污泥排放、棄置,高額利潤讓他們視法律、輿論為無物。

但關心美國的環保人士決定不再坐視,1970年後,每年舉辦地球日活動,當天就各自關心的議題,如工廠污染、高速公路開發、生態危害等,發揮創意向政府部門施壓。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地球日原是公民自覺、草根參與的行動,卻促成了政府部門改變,美國政府之後成立環境保護署(EPA),保護空氣、水源、瀕危物種等法案也迅速獲得通過,1990年各國環保團體串連,114國同步舉辦第一次世界地球日活動,「草根參與、促成改變」的精神一直存在。

今年及明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綠色世代(Green Generation)」,強調再生能源、綠色經濟、綠色消費,全民共同行動,地球才有未來,校園內的「綠色教育」更是關鍵,因為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

面臨當前經濟風暴,各國政府救經濟之餘,並未忘了展望未來,包括美國、英國、德國、韓國都推出綠色政策,投注龐大經費發展再生能源、創造大量「綠領工作」,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王俊秀指出,相較於各國政策綠化程度,剛獲立法院通過的5年5000億元的振興經濟特別預算案,看不到綠色新政的影子,令人憂心。

不過,不久前閉幕的「全國能源會議」,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都表態會全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保護法」等法案在立法院過關;參加能源會議的各界代表也討論出制定能源稅法、永續能源基本法、建立綠色電價制度等結論,要為綠色新政奠立法制基礎。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不管是地球日、地球週、還是地球季,「最終的期盼還是天天地球日」,除了再生能源產業外,以法令、政策改變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結構,才有機會在台灣創造綠色世代。

4月22日地球日每年只有一天,地球暖化不會因地球日稍稍停歇,民眾除了選擇參加各式各樣的地球日活動,更不可忘了「草根參與、促成改變」精神,除讓簡約、節能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並支持政府以實際行動,讓綠色世代全球生根,才能減緩地球暖化速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