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利半島保持其歷史意義

詹姆斯.伯克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3日訊】在達達尼爾海峽,也就是許多澳洲人都知道的加里波利半島上,不難找到戰爭遺留下的證據。折斷的刺刀、鈕釦、子彈頭、無數破碎的黏土罐、生銹的錫和電線隨處可見。

與今日的澳新軍團紀念日舉行的大型紀念活動相比,我們1992年4月訪問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島的情形不值一提。17年前,那裏沒有停車場,在地圖上沒有道路圖,當然也沒有醉酒的行為。

為了不錯過即將到來的慶典活動,我們三個人睡在澳新軍團灣的卵石上。當太陽升起時,幾百名年輕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士兵、一些官員和一些好奇的土耳其人出席了曙光慶典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湯姆與我們每個人握了手。然後,人們在攀過了陡峭的山坡,穿越了被沖蝕壕溝後,來到了維護良好的聯邦墳地,在這裡緬懷那些逝去的人們,並送上無限的敬意。我們讀著逝者的名字和年齡。

澳新軍團與「土耳其士兵」之間的戰鬥之慘烈很難想像。一位30多歲從悉尼來的放射科醫師指著泥土裡的人骨表示。

人們繼續前行,在有歷史意義的地方短暫停留,例如尼克(Nek)。在這不超過一個網球場大小的地方,650名輕騎兵在幾分鐘內全部陣亡。

從我們站立的地方,可以看到英軍士兵曾降落的蘇弗拉灣(Suvla Bay),而輕騎兵的行動是8月攻勢的一部份,旨在分散土耳其士兵的兵力。

在澳新軍團的南部,英國軍隊在戰役初期就登陸佔據了幾個據點, 而法國軍隊也同時登陸更南邊的地區。這些盟軍都處於相同的困境,他們在達達尼爾海峽只有一個非常脆弱的據點,而最終也不得不放棄。

儘管有超過8000名澳大利亞士兵死於加里波利,有人說該戰役對整個世界大戰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然而,澳新軍團的傳說使任何軍事戰略黯然失色。在今後幾十年,將有更多的澳大利亞人和新西蘭人繼續和平地造訪土耳其的這個地方。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大利亞最新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應該抵制中國收購澳大利亞的礦業資產,但在是否和中國保持密切的關係上,贊同和反對的態度卻旗鼓相當。
  • 4月6日公佈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有57%的國人認為澳洲應設法限制來自中國對澳州礦業的投資,讓各類礦業資源掌握在澳洲人手中才符合國家的利益。另外,被調查者支持反對黨對陸陸克文的指責,他們認為陸陸克文(Kevin Rudd)與中國走得太近,就連這次在國外訪問時也不忘獻媚討好。
  • (大紀元記者莎亞當斯布里斯本報導)4月9日下午是神韻國際藝術團澳紐巡迴演出的第四站首場演出,布里斯本的觀眾熱烈地迎接神韻抵達昆士蘭音樂學院劇場。前來觀看的人們來自省內各地,有些甚至越過省邊界。有來自離布里斯本兩小時車程的山中城市圖文巴,還有來自布里斯本以南一小時車程的Boonah,雖然距離遠,但每個人都覺得很值得。
  • 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4月9日在澳洲布里斯本葛裡菲斯音樂廳的首場演出圓滿落幕,布里斯本各界觀眾盛讚晚會展現東方神韻,且被神韻演出所蘊含的純正、純善、純美的豐盛的精神內涵而感動落淚。布里斯本的大的地產開發商Luke Manicaros和妻子Ethel Manicaros一起觀看了神韻在布里斯本首場演出,舞蹈演員所展現的活力、生命力令他們深受感動,特別是《迫害中我們屹然走在神路上》節目,那個小女孩的表演令他們印象深刻。他們希望神韻不但在不里斯本演出,而應該儘量在其它地方上演,讓更多的澳洲人欣賞中國文化的美好。
  • 4月11日是澳洲復活節假期,對熱衷渡假的澳洲人而言,通常都會去旅遊享受生活,但是神韻藝術團到訪卻吸引了眾多澳洲人改變習俗,將去布里斯本葛裡菲斯劇院觀賞神韻演出作為渡假的首選,布里斯本神韻藝術團第四場演出再度爆滿。大戲五千載,中原是戲台,神韻藝術團所呈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盛筵,震撼了布里斯本的各界觀眾,令他們沉浸在愉悅歡快之中,心靈得到洗滌、昇華。
  • 旅遊服務公司Expedia最近的一次網上調查顯示,受金融危機影響,澳洲人在2009年的休假情況遠低於其它歐洲發達國家,只有日本和美國列在澳洲之後。
  • 4月19日晚神韻藝術團在悉尼的第二場持續升溫,只有2百多年曆史的澳洲人,無不被神韻演出中所展現的5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傾倒,完全沉浸在演出中如癡如醉。格萊。珀西(Glenn Percy)就是擁有這種感受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是澳洲一家企業的老總,他從演出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悠遠流長,並認為這是人類的驕傲。
  • 工業部長卡爾(Kim Carr)表示,聯邦政府能夠通過政府採購的行為,幫助澳洲生產的行業,從而讓澳洲人能夠保有工作崗位,而同時又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
  • 對很多澳洲人來說,他們的澳洲夢就是擁有自己的住房,不過根據一項新的調查顯示,這的確可能只是一個「夢想」,遙不可及。
  • 《蔣中正(蔣介石)日記(1948—1954)》新書日前於國史館發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暨前國史館長呂芳上指出,這是一部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日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