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柏楊辭世週年 蕭萬長:化解仇恨非避不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29日電)副總統蕭萬長今天出席柏楊辭世紀念會,肯定柏楊在文學及人權史上的貢獻;他說,化解仇恨並非避而不談,而是昇華為溫暖的感情,應面對歷史,記取教訓,打造族群融合的新台灣。

知名作家柏楊著作等身,1968年戒嚴時期因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而入獄,於綠島囚禁9年多,出獄後為保存戒嚴時期歷史,1996年發起籌設綠島垂淚碑,並積極推動人權教育,他在去年4月29日去世,各界好友今天上午在台北市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舉辦「懷念.傳承-柏楊辭世週年」紀念會。

蕭副總統今天到場表達對柏楊的懷念及敬意,並肯定完成柏楊版「資治通鑑」等著作,在台灣近代文學史上的卓越貢獻。

蕭副總統表示,柏楊發起籌設綠島垂淚碑時,他當年擔任行政院長,即專案全力協助建碑,他相信建碑目的,不是挑起仇恨,而是尊重事實,作為日後警惕,而建議更名為人權紀念碑,立即獲得柏楊同意;蕭副總統說,這是柏楊的氣度、智慧及包容。

蕭副總統表示,柏楊推動人權教育、族群和諧不遺餘力,並曾說,人權就是對生命絕對的尊重和言論自由,柏楊友人,不分男女老少、黨派、宗教及省籍,就是族群和諧社會的最佳體現。

蕭副總統強調,政府重視人權、歷史的態度絕不會改變,並轉達總統馬英九對柏楊家屬的關心,蕭副總統指出,馬總統對柏楊推動人權運動非常支持。

蕭副總統說,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都具重要歷史及教育意義,是超黨派的台灣資產,也是台灣社會躍上國際的基礎。他說,仇恨的化解不是避而不談,更不是硬生生的磨滅,而是昇華成為溫暖的感情。

蕭副總統表示,綠島人權紀念碑代表的是錯誤時代的結束及新人權時代的來臨,立法院已三讀通過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益國際公約」,並將著手制訂相關法令,推動人權教育及國際人權規範,成為名符其實的人權國家。

蕭副總統表示,社會應面對歷史,記取教訓,共同努力,讓後世的子孫以台灣成為人權自由之島而自豪,同時打造族群融合的台灣新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