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定石的由來

莫求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在江西章水的西面有一座山峰,名叫羅漢峰。山上多為奇松異石,還有一座早已荒廢的古寺。據當地歷代傳說,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反正是很久以前,在古寺荒廢前寺裡曾經住過一位和尚。這位和尚每日除了苦修之外就是耕作種田,而每當有過往行人走到寺廟,只要他看到了,一定會奉獻一杯香茶招待他,然後又拿著工具去幹活。有時人們勸阻他說:你不妨休息一會兒再去幹活,和尚卻回答說:沒工夫休息,沒工夫休息。

因為在常人眼中,這個和尚屬於每天自找苦吃,不知道休閒的「傻」人(城市人可能不知道,耕作種田是一件很辛苦,很累人的事情啊。)。所以當地就有些無聊的人經常想方設法的去欺負他。面對別人的欺負、傷害時,這和尚卻坦然處之,看不出有絲毫的記恨,埋怨或不樂意。長此以往,當地居民們都互相說:這個和尚渾厚善良,不跟人們一般計較,我們不能去戲弄他。從此,真的再也沒人去欺負那和尚了。那和尚他就這樣在寺裡過了幾十年,真的是每天忙忙碌碌,除了苦修外,就是辛辛苦苦的種田,沒有一刻休閒鬆懈的時間。

突然有一天,他來到一塊大石前,用手寫了四個字「今日方閒」。字一寫完,那大石頭就開了,隨後在眾人驚訝無比的目光中,和尚走了進去,在其中打坐入定,不一會兒那石頭就慢慢的合上了。當地居民平日裡就比較敬重這位和尚,今日突然見此奇景,便明白他是一位修煉得道的高僧,從此便稱他為「鐵羅漢」,稱他最後在其中入定的那塊石頭為「定石」。人們互相傳頌著這件事情,認為是和尚堅韌不拔的修煉意志感動了上天,所以才能有此「金石為開」 的奇跡。

人們又傳說,後來有位打獵的人追趕一隻危害鄉民猛獸時路過羅漢峰,猛獸見了定石居然拜了兩拜,獵人追來見此情景,也拜了兩拜,隨後猛獸竟一直向深山裡逃去,沒有被獵人所殺,也不再出山害人了。獵人回家後,也有所感悟,從此務農不再打獵殺生了。

(資料來源:《清稗類鈔》)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武帝發出滅佛的命令,士兵們放火燒了很多寺廟,但唯獨這尊大石佛像,巍然屹立,絲毫未損..
  •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慧能臉不紅,心不跳,從容自若地說:「三年後的今天,與眾位相會於此。」說完,拜別方丈和眾僧,收起三件隨身之物,出寺門下山去了。
  • 宋朝時,杭州城內有個扇子巷,很是有名。名從何來?原來,濟公一把破扇濟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我與你曾同坐於山中修煉佛法,不曾想你今生卻忘了你的本來面目,所以我特地前來點化你。說著,和尚就讓人取來三盆水,請富翁看他前生、今生與來生。
  • 張道陵陡然驚醒,見香花滿地,聽仙樂陣陣,忙翻身下拜。太上老君讓隨從的仙人,取出三洞經書、金丹秘訣、雌雄二劍和一枚都功印,交給張道陵,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師,救度苦難中的百姓。
  • 唐朝時有一個出家人法名釋智達,他雖出了家,卻並不精進修煉。在唐高宗永徽三年(西元652年)六月,釋智達因病死了過去,可他的身體卻始終是暖和的,所以人們便沒有殮葬他。過了兩日,他忽然又復活了,人們可以感覺到他的呼吸了,第二天他就能說話了。這樣,釋智達便開始向人們講述他在病中元神離體時的所見。
  • 耆域在中國傳播佛教的使命完成後,就要回天竺去了。臨走時,一個叫法興的中國僧人贈他一件袈裟。耆域拿著法興送他的袈裟,對法興歎息道:這個地方極力製造新的罪惡,這是多麼的可悲呀。
  • 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京城洛陽,有一座平等寺,寺內有一尊高兩丈八尺非常莊嚴的大佛像。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西元527年)十二月中旬,佛像兩眼不斷流淚,渾身上下都濕漉漉的。消息傳出,洛陽的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後的跑來觀看,平等寺前人山人海。有個和尚用一塊乾淨綿紗為佛像擦淚,轉眼之間,綿紗便濕透了,於是再換一塊,又用不了多久,就再次濕透了。佛像流出的眼淚不管怎麼擦,也擦不完。就這樣,佛像一直流了三天淚才停止。第二年四月,爾朱榮率領軍隊攻進了洛陽,殺死王公百官共兩千多人,百姓死的無計其數。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