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致函批評中宣部控制意識形態

【大紀元5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海濤香港報導)北京大學學者夏業良在博客中致函中宣部長劉雲山,批評中宣部控制意識形態、壓制學術和新聞自由。曾經撰寫「討伐中宣部」一文的前北京大學副教授焦國標呼籲更多的學者站出來,向「中宣部」說不。

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夏業良在網易自己的博客上貼了一文:致中「喧」部長劉雲山的一封公開信, 對中宣部在幾個方面的「作為」「不作為」提出強烈批評。

這幾個方面是:今年元宵節中央電視台建築工地大火案;宣傳方面,中國電影電視劇都在片面宣傳抗日戰爭都是紅軍在抵抗打擊日軍。夏業良特別提到了劉雲山的中專生學歷,說其「以此學歷,長期在團系和黨務部門工作,究竟讀過多少像樣的書,何德何能,竟然要控制全國的意識形態?」

夏業良星期三在自己博客中貼出的這封信,獲得網友點擊8千多次,28小時後遭到刪除。夏業良發現,他5月10日寫的一 篇博客文章「苛政是忍耐出來的」也被網管刪除了。

在中國,中宣部和中組部,是共產黨的重要機構,實際控制整個中國的宣傳和重要官員的任免工作。從重要性來看,雖然也是兩個「部」,但這兩個部門要比國務院其他行政「部」,其級別和地位要高。目前的中宣部長劉雲山,是中共政治局委員。

為了防止網管按照屏蔽詞彙刪貼,夏業良故意用了錯別字。比如,中宣部用「中喧部」;人民日報用「日人民報」;求是用「求屎」;環球時報用「環球屎報」,但儘管如此,他的博客文章還是逃脫不了被刪除的命運。

*學者:表達對專制無法忍受的情緒*

這樣的公開信,有沒有實際作用?夏業良對美國之音說,他對這樣一種專制逆行實在無法忍受了,他是在表達一種情緒。

他說:「當然你不能直接給胡錦濤寫一個公開信。要有一個突破口。中國現在當務之急的是新聞出版自由,言論自由。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這樣寫,看起來是寫給劉雲山,但我相信,高層都已經知道了。」

夏業良說,北京大學出版社最近要出版一本書、一本回憶錄:夢縈未名湖。結果中宣部一個官員一個電話,嚇得出版社就不敢出了。這一事情,讓他非常氣憤。

「我們不是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紀,但我們有些做法,給人感覺是:不但類似黑暗的中世紀,甚至比希特勒統治下蓋世太保時代還要嚴酷。」

北京學者焦國標,04年在北京大學當新聞傳播學副教授,撰寫了一篇題為「討伐中宣部」的文章,引起相當廣泛的關注。夏業良說,焦國標終於因為這篇文章而丟掉了北京大學的教職。如果他也因此丟掉北大的工作,他無怨無悔。

*焦國標:夏業良做法有意義*

在北京,「討伐中宣部」文章作者焦國標對美國之音說,夏業良這種做法,還是有意義的。

「還是有意義的。至於這意義多大,我們很難像實驗室裡那麼清楚的做出明確的「量」。但我們泛泛而論,這些問題都是問題。如果不說,不會解決。說了之後,才有可能解決。」

焦國標說,當年他寫「討伐中宣部」,對中宣部的確造成了一些衝擊。但是,這些年來,中宣部開始秋後算帳,「反攻倒算」,重新再努力恢復其權威性。這個時候,夏業良站出來,的確有其意義。中宣部的確應遭到抨擊。

中共前領袖毛澤東曾說過:搞革命要靠兩桿子—槍桿子和筆桿子。中宣部就是控制筆桿子的。中共能在壓力下放棄這種控制嗎?焦國標認為,也許一時半會不會放棄,但是,堅持下去,也許會有可能。

「它有個臨界點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它平白無故不會放的。但是,如果說到某個臨界點,那就不由它了。當年國民黨蔣經國也不想放權。」

焦國標說,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僅僅從當局願不願放權的角度來看問題。焦國標和夏業良都認為,這樣出來直接[討伐]中宣部,可能會遭到報復,付出很大代價。但是,儘管如此,還是需要有人出來做這樣的事情。

「不犧牲,在那裡活著,也不一定能做其他事。犧牲了,也未必就做不了其他事。」

夏業良在給劉雲山的公開信中最後說:如果因此他失去了北大教職,或因此而被迫離開,那麼,他感謝這種「成全」,使他有可能成為當今北大為數不多的有骨氣的知識份子而永載北大民間校史。

夏業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追求思想自由和學術獨立的精神將永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政府的鐵腕公關
陸克文秘會李長春 恐面對眾多人權抗議者
川200家長請願 官方報導不提災民疾苦
存中劍:美國,你往何處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