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智慧

人氣 52
標籤:

道家認為,「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與本體,一切都要遵「道」而行,管理活動也不能例外。

「無為而治」的管理原則

「無為而治」是道家管理智慧的基本原則。道家主張管理者應該順應管理活動的規律,不要胡作非為。這種「無為」,能夠保證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因而在效果上可以達到「無所不為」。這一原則表現在管理活動中,便是管理者在具體事務上無所作為而放手讓被管理者積極有為,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

順性無為的管理原則

老子提出:管理者無為,人民自然就自我化育;管理者好靜,人民自然就行為端正;管理者不無端生事,人民自然就富足安康;管理者沒有私心貪念,人民就自然純潔樸實(「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在老子看來,高明的管理者一定會堅守「無為」的原則,只有無為,鼓勵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治理天下才不會遭受失敗;只有不固執己見,虛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見,治理天下才不會蒙受損失。

管理者好比馭手,下屬好比馬匹,組織好比馬車。馬車是靠馬在跑而不是馭手在跑,馭手的作用僅僅是引導和指揮。馬車的速度取決於馬匹,組織的效益則取決於其成員的努力。

無為無不為的管理過程

道家說無為,又說無不為。在這裏,「無為」是因,「無不為」是果。所謂的「無為」,指的是不要將自己的私欲、私念強加給外部事物,不要人為地、故意地造作。在這個意義上的「無為」,並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做,而是依循事物的內在規律去做,有所為有所不為。

貝爾實驗室是發明世界第一部電話機、第一部電傳機、第一隻太陽能電池,設計第一顆通訊衛星,發明第一盤有聲唱片等產品的研究機構。要問該實驗室為什麼會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實驗室負責人美籍華人陳煜耀博士指著他辦公室牆上掛著的一張條幅說:「憑這個。」這條幅上面寫著四個字:「無為而治」。在這四個字下面還附有陳博士寫的英文注釋說:「最好的領導者是能幫助人,讓人感到不需要他。」又說:「領導人的責任要做到你在領導,又要做到別人並沒有意識到你在領導。」

無為而有為的管理模式

為了保證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道家還設計了「上無為而下有為」的模式。這裏所謂「上」指的是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者;所謂「下」,則指除了最高領導者之外的所有的組織成員。「上無為而下有為」的模式體現了組織分工的重要原則。不管一個組織是大還是小,都必須有十分明確的分工,各負其責。

老子十分反對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者干預下屬的工作,就像一個外行的領導者,卻要代替木匠去砍木頭,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腳的。一個組織必須分工明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必須各司其職,才能保證組織的完整性與穩定性。

日本最大的電器企業——松下公司的創建者松下幸之助認為,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讓每個人各司其職,充分施展才能,公司的經營才能搞好。因此,從創業之初,松下就將公司的經營業務按適當的規模劃分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事業部。各事業部有極大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在規定資金使用範圍和獲得利潤額的條件下,對所管產品的開發和人、財、物與供、產、銷有權自主經營,全面管理。總公司不干預事業部部長的正常工作,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各事業部的積極性。

例如,當松下公司開始製造電熱鍋時,東芝的電熱鍋早已雄踞市場。按常理,欲保留電熱鍋產品,就該利用其他產品的利潤來補償。可松下卻把它從原來的電熱器事業部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一個事業部,使得電熱鍋事業部不得不絞盡腦汁,苦心經營,結果後來松下的電熱鍋佔有了50%的市場。

企業家學會以「心」制「竅」,以「道」馭「事」,可以擺脫事務主義,統攬全局。

與「上無為」相對應的是「下有為」,即一般管理人員的任務在於運作具體的事務,對組織及其最高領導者所制定的目標、理念、原則進行具體實施。

無私用柔的領導品質

要在管理活動中做到「無為而治」,這對領導者的品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無私無欲的道德境界、居下用柔的修養原則、不與人爭的行為舉止等。

無私無欲的道德境界

道家的「無私」就是沒有私欲、沒有私念,即不偏私,對任何事物都一律同等看待。管理者的所謂「私」,並不是一己之利的小私,而是「大私」,即所謂治國安民,成就事業之個人理想抱負。要實現這一宏大的理想抱負,就必須拋棄常人利益與欲望這類「小私」。

高明的領導者,不是積累錢財貨物,而是積累道德仁義。因此,老子告誡領導者不要貪心,要知足,即要求管理者在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時要適可而止。道家又把這種懂得知足而不貪婪的為政方式稱為「持盈之道」。

居下用柔的修養原則

在道家思想中,下、賤、弱、柔等都是道的特性,管理者應當遵循並將之作為自己心性修養和待人處世的原則與方法。老子認為,管理者特別是高層領導者,應該有一種甘居「下」與「賤」的心態,將居下守賤、示弱用柔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

居下守賤、示弱用柔既是一種身心修養的方法,一種領導的智慧,更是管理者自我保護的法寶。《文子·符言》解說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時指出,作為管理者,存在著三種禍患:爵位高,會遭到別人的妒忌;官太大,會遭到別人的憎恨;報酬太豐厚,會遭到別人的怨恨。怎麼辦呢?文子告誡說:爵位越高,就越要謙卑;官越大,就越要小心謹慎;報酬越豐厚,就越要廣濟博施。只有這樣,才能免除禍患。

對於領導者來說,居下守賤也是獲得人心歸向的一種手段。歷史上「周公一飯三吐哺」的故事,歷來被人們作為居高謙下的典型。

不與人爭的行為舉止

與居下用柔修養原則相關,老子提出「不與人爭」的行為舉止要求。在他看來,領導者的外在行為舉止應該是:不自我表現、不自以為是、不自我誇耀、不自我矜持。

自我表現、自以為是、自我誇耀、自我矜持,都是一種有意的行為,即有為,是一種「爭」的心態。在老子看來,事物總是相反相成的。一個人越是拼命追求某樣東西,越是得不到這樣東西。因此,不妨從事物的反面去考慮,不與人爭,委曲求全。委曲反能求全,屈彎反能伸展,低窪反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

面對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海爾採取「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的策略。在此策略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途徑就是滿足用戶需求,獲取有價值訂單。

「爭」,需要對手;而「不爭」,是想別人沒想過的問題,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而這也就意味著創新。例如,海爾將大洗衣機微縮成「小小神童」洗衣機,雖然沒有技術的突破,卻在洗衣機的淡季市場創造出新的市場;「快樂王子007」冰箱解決了冰箱儲肉出箱即時切的問題,空調無塵安裝、冷櫃上下開門等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都為企業帶來了獨有的旺銷市場。

不爭,絕不是消極以待的哲學,絕不是無所作為、甘願落後的思想,而恰恰是在更高程度上的爭」。海爾的高明,在於以「不爭」泯絕那些形名之爭,而得潛在的大勢態,「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本文轉載自致信網)

相關新聞
只有「重德」才能使「技術」出神入化
管理精粹70則 (7)
歷史上最經典的十大管理理論
台銀行業赴中  恐未蒙利反受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