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編製竹龜笠一甲子 南投阿嬤秀傳統工藝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7日電)靠山吃山,昔日竹山鎮民竹編「竹龜笠」名聞南北,隨時代演變,如今會還會做竹龜笠者已剩鳳毛麟角,南投竹山鎮83歲的陳曾水對阿嬤仍堅持這項手工技藝,傳承台灣的傳統工藝。

早期擁有竹子資源的竹山鎮,發展出各式竹編用品,例如竹斗笠、竹米簍、烘茶籠等,以竹編斗笠來說,昔日農業時代更是處處可見,竹山富州里一帶的婦女幾乎人人會編竹斗笠。

與一般斗笠不同,竹斗笠的特色在於把竹葉夾入雙層竹編中,牢固且不滲水,因外觀呈現龜甲形狀,所以稱為「竹龜笠」。陳曾水對阿嬤編製的竹龜笠,不用針線縫製,編織精巧、堅固耐用。

陳曾水對雖然已83歲,手腳仍相當俐落,編製竹龜笠更超過一甲子,她今天應邀在台灣工藝所表演,精巧的技藝及對竹編工藝的堅持,令人佩服。

今天在工藝所「台灣女性的天賦與自主表現」特展開幕活動現場一隅,只見她拿起一條條長約50公分的細長竹篾熟練地編織。

「首先得先起底,然後將編好的笠胎套在模子上」陳曾水對邊編織邊解說,竹篾在她手中穿梭自如。她說,從前體力好時,是直接蹲在模子上編,且邊轉邊編,現在只能坐在椅凳上,雙腳踩住斗笠編。

「現在已沒有年輕人想學這個東西了」阿嬤感嘆說,塑膠用品興起後,竹製品需求衰退,竹龜笠等竹編技藝也就跟著沒落。

陳曾水對的兒子陳靖賦從事竹藝創作,為了維護、傳承竹產業文化及竹工藝,多年前在竹山鎮打造了青竹文化園區,陳曾水對也有感於傳統竹龜笠編製技藝逐漸消失,特別在園區內規劃展演場,展示竹龜笠編製絕活,也成了目前台灣地區難得可欣賞到竹龜笠技藝的地方。

評論